【3300點是山頂還是山腰?反正它們都還在掃貨A股】3300點,是不是階段高點?Anyway,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北上資金似乎沒有“恐高”情緒。
從板塊來看,最近一個月,滬港通和深港通北上資金最青睞的是家電板塊的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凈買入額分別達到36.65億元、27.88億元;緊隨其后的海康威視、中國平安、貴州茅臺、長江電力的凈買入額也超過10億元,分別為26.26億元、17.57億元、15.26億元、10.47億元;此外,進入凈買入額前十榜單的個股還有五糧液、洋河股份、恒瑞醫藥、中信證券.
“這些資金主要看好家電、釀酒大消費、大金融、智能安防等行業板塊,對一些估值低、高分紅、業績增長穩定的大藍籌、大白馬尤為偏愛。”劉光桓認為,北上資金不斷流入,引發了A股價值投資的風潮。
徐艷芳分析認為,北向資金凈流入的原因,還因為中國經濟韌性強,并沒有此前預期悲觀,而外資對于A股的配置比例低,遠未達到基本配置水平。北向資金持續流入,非周期白馬股受到持續關注,這一趨勢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資金的“口味”還是有些小變化。
石海慧指出,如果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北上資金增加了對寶鋼股份、萬華化學等周期股的關注。從邏輯上看,雖然港股整體處在估值洼地,但是港股市場中,大行業的龍頭公司相對缺乏。因此A股行業龍頭如果估值合理、盈利能夠兌現且持續性較好的話,將會引起資金追捧。
“應該看到滬深港通資金在持續北向買入的同時,南下配置資金也在持續增加。”程冬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港股市場給予行業龍頭等藍籌股以一定溢價,給予缺乏流動性及盈利波動不穩定的中小市值以一定折價,而在A股市場卻呈現相反的態勢。
中國央行數據指出,2017年6月底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8680.4億元人民幣,該數據已連續6個月保持增長,超過2015年A股牛市時8504億元的規模。
通過QFII及RQFII的觀測能看到,海外資金在持續增加對A股市場的配置。截至7月31日,累計批準的QFII及RQFII投資額度已超過1萬億元,比6月末增加90億元左右。而中報數據顯示,QFII基金二季度以來持續加倉A股藍籌股。例如,瑞士聯合銀行增持2497萬股海康威視,持股數量達到1.25億股。
原欣亮表示,外圍資金逐步流入A股市場。“就目前的中報數據來看,QFII增持了34家A股股票,總增持數量為1.656億股。QFII重倉持有的個股多數表現好于大市,海康威視、萬華化學、水井坊二季度以來累計漲幅分別達到了39%、53%、47%。”
“從全球橫向估值比較來看,A股不能簡單地說被高估或低估。”程冬表示,50指數最近半年走強,但A股大盤藍籌的估值水平仍低于海外市場,例如家電、銀行、地產、大消費等領域的大白馬龍頭股,仍比海外市場的對應估值要低。但A股市場中的中小創整體估值水平,仍高于海外市場同類股票的估值。
程冬表示,整體存量博弈的市場環境下,大板塊間的輪動在加快,熱點頻繁切換。“鋼鐵有色煤炭等周期品經過了這一輪較快上漲,提價預期在股價中反應較為充分。站在目前時間點看,我們看好估值匹配度合理的大消費板塊的行業龍頭。待周期退潮,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大消費板塊又會成為有吸引力的配置方向。”
不過,程冬也直言,也不應將中小創全貼上高估的標簽,一些中小創個股跌到估值匹配度合理的區間范圍。
原欣亮也認為近期板塊輪動加速。前期上漲的強周期和金融股已經處于高位,短期面臨調整。熱點輪動頻繁的情況下,市場反而失去了拉漲的主力軍,資金流向相對分散,這就蘊含了一定的市場風險。雖然外圍科技股的強勢上漲拉動了創業板反彈,但由于創業板去泡沫還不充分,成長股趨勢性持續上漲的基礎并不牢固。
“建議投資者在近期熱點輪動頻繁的時候減少倉位,中線投資可關注有業績支撐的低估值價值股和MSCI成份股。”
當前A股的這波周期品上漲幅度較大,后期隨著經濟數據的公布,對周期品的追捧熱度預計有可能下降,后續有可能逐步切換到非周期的白馬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