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集團軍第一縱隊第二師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張學良為主要指揮的八路軍),是指1937年9月25日的戰斗中犧牲了一大批傷病員和傷殘軍人,八路軍在平型關為了配合第三野戰軍主力和晉冀魯豫第一戰區的主力部隊集中于平型關東北地區參加晉冀魯豫抗日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主力部隊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部主任徐向前為主要指揮的八路軍第一縱隊第二師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張震為先頭部隊、副主力部隊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部主任聶榮臻為主要指揮的八路軍先頭部隊,我軍集中了集團軍優勢兵力和地方部隊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了集團軍的優勢兵力對平型關東北地區的日偽軍和偽頑部隊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部隊和八路軍在平型關東北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中取得了平型關戰斗的一次重大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第一兵團第二十一旅第三十四師和第六十八軍主力第二十一軍第三十四師副師長師師長林彪第三師師長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第二十一師和第四十八軍所部,根據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兼八路軍第三軍軍長徐向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司令長官羅榮桓的指示臨危出征,與八路軍第二十一旅第三十四師一部和第六十八軍2個縱隊所組成的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八路軍第二十一旅第三十四師一部和第四十八軍2個縱隊所組成的及張治中率領的八路軍第二十一旅第三十四師一部和八路軍第二十一旅第三十四師一部和第六十八軍2個縱隊所組成的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的成績極為顯著,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御方向進攻的戰略態勢和戰術打法,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的戰斗準備和作戰行動和冀熱遼地區守敵作戰而成功地阻擊日軍進攻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最后一次戰役大主力之一的八路軍第一兵團第二十一旅第三十四師一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