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第一股華大基因在連續走出18個一字漲停板后,8月9日打開了一字板。不過,截至收盤,華大基因再度封上漲停報109.18元。與13.64元/股的發行價相比,華大基因股價已約漲了近7倍,市值達437億元。
華大基因于7月14日上市,首日漲44%,相對于5月以來上市的104只新股而言,華大基因18個一字漲停板數創下此段時間內的新高,上述104只新股平均只有7.7個漲停板。
公開資料顯示,華大基因是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類診斷和研究服務商,通過基因測序方式對生物樣本進行檢測,并對測序結果進行分析和解讀。
這家公司IPO過會以來,多家券商發布研報給出其目標價。其中,上海證券認為華大基因股價合理估值區間為46.35-55.62元,長城證券預計其2017-2019年每股收益為1.04、1.39和1.69元,預測2017年有60倍至70倍市盈率,公司的合理價格在62.4元至72.8元。
西南證券給出的目標價則為70.8-94.4元,對應合理市值區間為258億-344億元,為數十家券商里預估價格最高。
目前,華大基因的股價及市值早已超越最高預估值。有市場人士認為,華大基因的基本面可能不足以撐起如此高的市值。
“華大基因可替代性較強,主營業務并沒有較大的競爭力,代表核心技術的專利較少,雖然近兩年通過廣撒網的模式將業績做起來了,但持續盈利性并不強。”一位上海中型私募的總經理對界面新聞記者稱。
“基因行業其實并沒有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國內整體來說,基因技術相對落后,雖然在基因圖譜上承擔了部分國際分工,但很多技術是斷層的,沒有辦法形成商業化的技術鏈條,所以這個行業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一位金融界資深評論人士稱。
從華大基因的招股書不難發現,2014-2016年,公司的業績呈現爆發式增長,2014年至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17.1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812萬元、2.62億元、3.32億元。
2014年華大基因的業績曾出現過較大波動。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從上一年的1.36億元下降至2812萬元。這一波動的原因或許與營業成本提高相關。華大基因測序生產業務采購單中顯示,Illumina在2014年下半年突然提高了測序試劑的價格,漲幅為55.81%。受此影響,華大基因的營業成本大大提升。
其中,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收入達9.29億元,占其營業收入的54.62%,基礎科研類服務的收入則從2014年的4.44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3.29億元,其所占比重從39.59%降至19.35%。
記者了解到,基因行業中位居上游的為測序儀的生產,中游是測序代工,下游是科研單位和醫療單位,華大基因屬于中游。
值得注意的是,華大基因上市前有40家機構投資者,包括和玉高林、中國人壽、深創投、紅土生物、蘇州軟銀等,從賬面看目前都獲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