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5.5%,連續8個月保持在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20年中,加上這次,PPI同比漲5%以上且持續達8個月,僅僅出現過四次。
????? ,7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5.5%,連續8個月保持在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20年中,加上這次,PPI同比漲5%以上且持續達8個月,僅僅出現過四次。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出清,供給側內部結構調整優化,改變了經濟主體的預期,市場對經濟總體發展趨勢的判斷由向下變為漸漸復蘇。從長期來看,這是經濟周期變化的信號。”
在這一輪上漲中,加上7月數據,PPI已經連續三個月同比上漲5.5%。支撐PPI上漲的主要行業仍然是此前價格漲幅較大的鋼鐵、煤炭、石油、有色等。
,在主要行業中,7月同比漲幅回落的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業,分別上漲32.3%、12.7%和10.9%;同比漲幅擴大的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分別上漲27.5%和8.5%。加上漲幅持平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上述六大行業合計影響PPI上漲約4.4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80%。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部分行業價格持續上漲,一方面是因為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超預期,這提升了市場對下半年中國經濟的樂觀情緒;另一方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持續推進,停產限產(落后、過剩產能)導致供給面偏緊。
“近期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出清力度大,對整個經濟結構和運行效率的改善有好處,經濟增長和物價良性互動。”陳東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PPI保持較高同比增速,受去年基數較低影響明顯。記者注意到,去年9月之前的54個月里,PPI同比一直處在下降狀態。,在7月5.5%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4.6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9個百分點。
不過,由于去年下半年,鋼鐵、煤炭等行業價格漲幅較大,基數上升或將使未來幾個月PPI漲幅面臨放緩趨勢。數據顯示,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1~7月同比漲幅達到39%,但7月單月同比漲幅僅5.8%。
章俊指出,鑒于需求端在第三季度會有所回落,加上中下游行業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有限,因此上游原材料行業的價格上漲料不可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從環比角度考量,7月PPI漲幅為0.2%,是今年4月以來首次轉正。對此,,PPI環比由降轉升主要是受鋼材、有色金屬等產品價格上漲影響。
此外,,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4%,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在陳東琪看來,當前物價不會出現持續螺旋式攀升,將會穩中略升,比較溫和,是良性上升的勢頭。
從經濟周期角度看待價格變化,在過去20年時間里,PPI同比曾經歷過2009年12月到2012年2月連續27個月的上漲,也經歷過2012年3月到2016年8月連續54個月的下降。那么,這輪PPI的持續上漲,從經濟周期的角度又該如何考量呢?
最近,關于經濟是否進入“新周期”的討論在各大券商之間展開。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最早提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周期”。他認為,“新周期”本質上是供給出清,目前我國正處在產能出清的尾聲,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剩者”為王,企業利潤改善,開始修復資產負債表。
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則認為,經濟潛在增速處于下行階段且尚未見底時,很難相信新一輪經濟周期會啟動;當去杠桿、去庫存、去產能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尚未完成,市場沒有出清的時候,更不要奢望新周期了。
從PPI的角度分析,興業研究宏觀團隊認為,PPI已連續三個月錄得5.5%這一相同的同比漲幅,這種局面背后,是壓抑的供給側和平穩的需求側之間在拉鋸,價格僵持表明“新周期”仍然未至。
從過去20年PPI的走勢看,不論當前是否進入“新周期”,至少可以確認,我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周期”。
目前,PPI同比增幅在5%以上已經持續了8個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除了這一輪,PPI同比漲幅5%以上且持續達8個月或者更久,在過去20年中出現過4次。此前三次分別是2004年4月到2005年8月,2007年12月到2008年10月,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
那么,這一輪周期又有哪些“新特點”和“老故事”?
以2011年數據為例,當年PPI同比增長6%。從行業來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增幅最大達到24.5%。另外,2011年時,有10個行業出廠價格增幅在10%以上,分別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以及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當年出廠價格同比下降的行業只有2個。
今年1~7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漲幅均在37%以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漲29.1%。包括這3個行業在內,增速超過10%的行業共有7個,出廠價格下降的行業則有3個。
換句話說,鋼鐵、煤炭、石油三大行業,在這一輪PPI上漲過程中的支撐作用更大。值得注意的是,鋼鐵、煤炭也是近兩年化解過剩產能力度最大的行業。
任澤平指出,認為新周期一定要有新內容、新經濟結構,這是對新周期的誤解。任澤平稱,經濟周期和結構轉型是兩回事,并不意味著每一次周期輪回都要有經濟結構翻天覆地的變化。周期是從復蘇、繁榮、衰退到蕭條自身的循環,周期不僅是一個技術過程,背后是亙古不變的人性輪回。
實際上,任澤平所積極倡導“新周期”觀點也主要集中在部分原來過剩行業因化解過剩產能帶來的價格、利潤回升上。任澤平稱,認為新周期是需求的復蘇期或設備擴張周期都是對其所稱“新周期”的誤解。在其看來,新周期是供給側改革和市場自發出清的疊加。
不過,這一輪經濟周期也的確有不同于此前周斯的特點。陳東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以往是擴大需求帶來的需求旺盛,整個供求關系是由需求側引起的,且貨幣發行量大,帶動需求上漲。這次主要是供給側引起,供給側采取結構性解決辦法,出清低端低效過剩產能,(達到)供給側結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