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這里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產業小城”,只有7個山東名牌產品,占全省名牌產品總數的1.5%。
2016年,是這座城市實施名牌戰略的第13個年頭。當年的“產業小城”已成為“產業大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山東名牌產品和山東省服務名牌數量分別達5個、138個和29個。
如今,這座叫做東營的城市已經初步實現了從“制造”向“創造”的轉變。方圓銅業、勝動集團、萬達集團、半球面粉……一大批名號響當當的企業從東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13年時間,東營經歷了怎樣的蛻變?中國質量報記者走進這座昔日的“小城”,尋找東營成功實現產業品牌升級跨越的原因。
獨特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東營沒有像海信、格力這樣的大眾消費品品牌,但在石油裝備、石油化工、有色金屬、橡膠輪胎等產業中,卻云集了大批企業和品牌。根據這一實際,東營市把名牌戰略確立為經濟轉型升級、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方圓集團就從東營市實施名牌戰略中嘗到了甜頭。方圓銅業用了18年時間,從一個地方小廠發展成為中國第四大銅生產企業和國際知名的技術服務提供商,2015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11位。方圓集團負責人表示,不管是政策還是經濟上,政府都對企業給了極大的支持。尤其是該市制定了對名牌產品的一系列獎勵政策,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生產創新的積極性。
“實施名牌戰略,企業才是核心。名牌工作的根本在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水平。”東營市質監局局長許建仁告訴中國質量報記者,政府高度重視名牌工作,突出工作重點,增強名牌工作的有效性,以標準化建設促進品牌企業的創建,引導激勵全市企業及時把先進技術轉化為標準,占領行業制高點,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該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建立了工業企業的質量檔案,摸清企業情況,并根據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狀況、采用標準等多項指標的綜合分析結果,對企業進行分類指導,分門別類制定長期培育計劃,引導企業按照名牌產品的標準條件加強工作,積極申報。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名牌建設,全市企業創牌積極性空前高漲,涌現出了一批知名企業和質量品牌。
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油氣設備生產和服務提供商的科瑞集團,就是一家行業新秀。“科瑞集團大力推行質量一把手責任制和質量一票否決權制度,打造全環節質量管控體系,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實現了由‘科瑞制造’向‘科瑞創造’的轉變,成為全球石油裝備制造及油田服務領域內的一張新名片。”提起集團發展歷程,董事長楊憲非常自豪,“科瑞的品牌已經傳播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目前,我們擁有核心技術80余項,世界領先技術40余項,國家專利成果500余件,整體數量在國內石油裝備和服務行業處于頂尖水平。”
樹立標桿,發揮名牌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是東營市創建示范區、推動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按照企業質量意識強、管理水平高、產品質量好、行業內有影響的原則,在充分開展調研、廣泛聽取專家和業內企業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東營市把海科化工集團樹立為“東營市創建國家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標桿企業”,還鼓勵和支持優秀企業以及杰出個人的發展,樹立行業楷模和典型示范區。如今,東營已經成為全國銅及銅材知名品牌示范區、全國橡膠輪胎知名品牌示范區,建成了有色金屬、石油裝備、橡膠輪胎3個省級優質產品生產基地,涌現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和優秀群體,,中石化勝利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鉆井總公司高級技師張吉平還榮獲首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品牌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形象和知名度,更是企業產品質量和消費者認可滿意度的一種載體。我們把品牌戰略作為帶動東營經濟發展的重頭戲。”許建仁表示,東營還有很多企業處在發展初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實現經濟的跨越發展,政府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讓政策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