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困獸”新三板

    “困獸”新三板

  • 2023-04-23 10:29:36

  • 截至本月22日,全國新三板掛牌企業已從年初的5129家增長到9685家,儼然成為資本市場中的一頭“巨獸”。不過與掛牌企業放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整體流動性持續下降,以及以大股東違規占款為核心的市場亂象頻出,困局之下有的掛牌企業陸續有了轉戰A股的想法。 記者張冠超

    自從高層有了想在新三板掛牌的想法后,濟南時代智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時代智囊”)的財務總監丁凱就開始四處搜羅市場信息,而讓他憂慮的是,相比去年此時的一片唱多,如今的新三板市場上充斥了太多的“負能量”。

    丁凱供職的時代智囊位于濟南高新區,主要從事基礎教育軟硬件研發銷售,是濟南最大的輔助教學軟件供應商之一,今年8月,公司拿到了多家機構的4300萬元A輪融資,董事會里一下多了上市的聲音。“老板過去想上A股,但公司業績還達不到,投資機構進來以后建議先掛新三板,高層的想法也有了變化。”丁凱告訴記者,這兩個月里高新區舉辦的各種新三板講座、論壇他幾乎都要去聽。

    濟南高新區是山東新三板掛牌企業最密集的地區,全區掛牌企業已達56家,占全省總量的1成多,眾多VC/PE、券商、財務顧問、律所,甚至廣告公司都在此尋覓新三板商機。“雖然A股市盈率遠高于新三板,但排隊預期至少要兩年,很多機構投資者不愿等。”招商證券場外市場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新三板平均市盈率約在25倍上下,是中小板的一半,創業板的1/3。投資者上市變現的需求可以理解,而作為企業創始人卻希望公司能夠盡可能做大做強,但當前的新三板情況,已很難滿足掛牌企業創始人的初衷。“掛牌一年了,感覺和不掛沒啥兩樣,甚至有時候感覺還不如不掛。”山東某化工類新三板掛牌企業董秘楊振明(化名)告訴記者,公司掛牌以來沒有多少交易,但變成公眾公司后,不但要定期支付會計事務所、律所等機構費用,還要接受輿論監督。

    據了解,目前個人投資者參與新三板交易的門檻高達500萬元,一般投資者很難進場。“門檻太高沒人進來玩,但企業越來越多,市場情況是供給太足,但需求遠遠不夠。”

    據股轉系統最新披露信息,截至11月21日,全國新三板掛牌企業共計9685家,距離1萬家僅差315家,年內破萬幾無懸念。而2014年末和2015年末,掛牌企業總數還分別只有1572家和5129家。

    與掛牌企業放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三板指數的持續走低。2015年4月以來,“三板做市”指數從2673.17高點一瀉而下,至11月19日已跌至1091.26,下降59.18%。而三板成指也從去年12月的1484.5,跌至目前的997.14。

    就山東情況來說,截至11月21日,全省掛牌企業總數已達554家,2015年年底時才只有235家,不到一年里翻了一倍多。但截至今年9月30日,這些企業中只有不到半數實現成交,年平均換手率高于5%的僅有30家,市場流動性堪憂。

    按照掛牌3個月后長期無交易和換手率的認定標準測算,我省新三板企業中至少有138家企業算得上“僵尸股”,占掛牌企業總數的25.32%,其中多家企業位于創新層。“這個算法還是比較寬松的,要我說得有很多僵尸股,像我們家雖然有交易,但也不是天天有,更何況我們還屬于創新層。”楊振明坦言。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認為市場中一大半都是“僵尸”。“去年股市好的時候,大家還很看好新三板,但今年以來市場悲觀情緒占據了上風,大家覺得新三板這塊逐漸被邊緣化了。”管清友在近日于濟南舉辦的一場論壇中告訴記者。

    除流動性積弱外,掛牌企業違規問題也在今年下半年以來接連爆發,絕大多數的問題出自掛牌企業大股東違規占資,下半年以來,、問詢函、警示函、處罰函等如雪花般飛向掛牌企業。

    據山東省證監局今年11月通報,在對50余家資金占用風險較高的公司做重點核查后,有兩家被立案稽查,6家違規公司及2家公司的控股股東、,。

    記者統計,,分別是飛達股份、同創股份、海益寶、奧蓋克、東方譽源、首信材料、眾信易誠、鼎盛泰、泡寶網、海天科技、路斯股份、ST 瑞澤,而鑫秋農業和新綠股份的問題更為嚴重,已被證監會立案。

    以新綠股份為例,該公司去年12月剛掛牌交易,大股東陳星就將所持股份悉數質押,用于為父親陳思開設的3家公司提供擔保,“公司存在多筆與關聯方的大額資金往來不入賬或虛假入賬,且存在虛假采購、虛增銷售收入等問題。。

    而在新綠股份出事之前,位于德州夏津的鑫秋農業,在經歷董秘揭發董事長財務造假、主辦券商不認可年報、董事長遭董事會罷免、,公司運轉幾近癱瘓。

    鑫秋農業10月31日發布半年報,披露公司實現營收767.55萬元,同比下降91.14%,凈利潤從1030.75萬元下降到-2488.84萬元。即使如此,主辦券商還是不依不饒,立刻發布了不認可這份半年報的公告。

    機構投資者也因此吃了苦頭。去年4月,10家機構曾以4元/股參與鑫秋農業定增,如今公司股價已跌至2元以下,新綠股份上市之初股價曾一度超過10元,目前已跌至3元以下,8家機構投資者被深度套牢。“控股股東利用其控股權,通過資產重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方式,將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或利潤向自己或關聯企業轉移,加之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掛牌公司很容易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資深分析師毛云杰告訴記者。

    種種異常之下,部分已掛牌和擬掛牌企業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去年掛牌企業老板還感覺良好,但今年就很少有那種精氣神了,因為掛牌企業參差不齊的情況越來越明顯,體量最多能相差上百倍,即使分層后也沒能改善這種現狀。”一位不愿具名的創新層魯股高管表示。

    在管清友看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否定新三板,轉而再走IPO的路子。“我跟很多企業家交流時,發現他們很心痛,看到一些大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值反而要遠低于在中小板上市的小公司,心里繞不過去。”管清友說。

    據了解,2014年A股IPO堰塞湖尚處于高位時,長期在A股排隊的紛紛轉戰新三板,不過隨著今年證監會頻繁核發IPO批文,市場出現逆轉。截至11月22日,全國已有268家掛牌企業公告正在實施IPO轉板事項。

    就我省情況而言,記者統計,目前正在接受上市輔導的掛牌魯企有美瑞新材、景津環保、藍孚高能、領信股份、山大地緯、天罡股份、潤豐股份,完成輔導披露招股說明書的有世紀天鴻、海容冷鏈,昌盛日電近日也主動終止掛牌轉戰A股。“股轉系統一直在想辦法完善交易機制,比如正考慮引入私募機構做市,出臺退市機制,都是為了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如果明年春天政策能夠到位,市場或許會轉好。”有投資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若明年市場流動性再不見好轉,恐怕將觸動更多企業轉戰A股。

    不過在丁凱看來,雖然新三板目前存在不少問題,但從企業角度來看掛牌還是有一些利好。“公司業務在快速擴展,掛牌不只會提高企業知名度,而且變成公眾公司后各項財務數據公開,無論客戶還是投資人心里都會更有底,也會讓公司治理更加規范。”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