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走勢短期的“疲軟”并沒有阻擋住各路資金的入市熱情,反而成為機構眼中的抄底良機。在基金經理看來,內地資金對港股市場的戰略性配置才剛開始。
據統計,內地資金無可爭議地成為港股市場的主導性增量資金,此外,公私募基金均積極布局投資港股的新產品。對于后市的投資機會,有基金經理認為,香港市場中小盤股存在“流動性折價”,深港通一旦開通,港股流動性將有所改善,長期而言中小盤股的機會更大。
ETF的大額申贖一向被視為市場資金風向標。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只跟蹤港股市場的指數基金持續獲得了凈申購,顯示出了資金“南下”的熱情。
據統計,上周易方達H股ETF獲得了5.03億份的凈申購,華夏恒生ETF也頗受資金青睞,上周獲得了4.06億份的凈申購,華夏滬港通恒生ETF同樣獲得了1.16億份凈申購。
從上述基金今年以來的份額變化來看,趨勢更加明顯。統計數據顯示,易方達H股ETF年初僅51.47億份,目前份額達到了91.68億份,這意味著該基金今年以來份額增長了40.21億份。此外,華夏滬港通恒生ETF年初只是一只“迷你”基金,份額僅為1.69億份,而今年以來份額增長了8.46億份,達到了10.15億份。華夏恒生ETF也獲得了7.9億份的凈申購,份額增長至13.99億份。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資金無可爭議地成為港股市場的主導性增量資金。
興業證券近期估算了港股市場三類重要資金今年以來的流入和流出情況,其中包括港股通、投資于香港市場的ETF和主動型基金。
從數據來看,港股通已成為港股市場最大的增量資金,遠超過上述其他兩類力量的貢獻;其次,通過ETF流入香港的外資約70億美金,其中主要是通過新興市場的ETF增量而被動配置;第三,以主要投資于香港的主動型基金作為代表,這類基金今年以來流出近40億美金,反映了主動型的外資并不是香港市場回暖的主力。
隨著深港通啟動進入“倒計時”,各路機構申報相關產品的積極性也在提升。
前海開源基金公司今年二季度初上報了5只滬港深概念基金,且均獲得發行批文,目前該公司已經發行成立的滬港深主題基金多達11只。據悉,該公司還將繼續重點布局這一類主題基金。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產品官魯力對記者表示,在資產荒的背景下,投資者有海外配置的需求,希望在投資中能夠同時納入不同地區的資產,通過分散化為投資組合貢獻更多的收益。
從基金專戶的備案來看,近期申報滬港深基金以及專門投資港股的產品熱情明顯提升,其中,景順長城及其子公司也是大手筆布局,目前已經成立了10多只滬港深基金。此外,、嘉實基金、國投瑞銀資本等近期也布局了專門投資港股的專戶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看好港股市場,保險和信托資金也紛紛試水借道公募基金專戶進行布局,在投資策略上也更加豐富多元。記者獲悉,華寶信托等信托公司已有相關信托計劃布局港股,主要投資景順長城港股通基金專戶,此外,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也委托國壽安保基金進行“一對一”的港股組合資產管理。
私募基金方面,據基金業協會網站最新數據,目前市場上共有15只私募基金專門投資港股,僅11月就有3只備案。
一家中型私募基金人士坦言,近期該公司新產品發行重點已經轉為投資港股的基金,且已經展開路演,積極籌備發行布局港股的產品。
恒生指數在經歷了一波調整之后,近幾個交易日逐步企穩并震蕩上行,從趨勢上看,資金仍然高度關注深港通,在業內人士看來,內地資金對于港股市場的戰略性配置才剛剛開始,隨著滬港通、深港通機制的深化,港股市場最受益于內地財富全球化配置的大趨勢。
在基金經理看來,港股此前的回撤,正好迎來了布局良機,是較好的抄底機會。據悉,近期部分基金在調倉換股上,更為偏好中小市值的港股。
對于后市,汪孟海更看好中小盤的長期投資機會,在其看來,香港市場中小盤股目前存在流動性折價,考慮到深港通開通后,港股流動性將會有所改善,前期有流動性折價的中小盤股將直接受益。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則做出了更為明確的判斷,在其看來,香港市場大盤股趨勢性機會已經接近尾聲,港股中小市值股票未來可能有比較不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