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 近日,在完成申萬宏源的合并后,匯金系再次整合旗下券商,中金公司以167億元收購匯金旗下中投證券100%股權。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投、中金的總資產分別為810.57億元和1075.72億元,合并后規模達到1886.3億元,但仍未進入行業前十,僅排在第14位。
作為匯金旗下的重要平臺,此次整合也展現了匯金系的資本路線。作為主打投行業務的中金和主打經紀業務的中投證券,兩家公司近年來的業績都下滑明顯,此次整合或是大股東的“包辦婚姻”。
中金公司自2015年11月9日香港上市,今年1月股價一度跌破招股價10.28元,截止11月23日收盤報11.44元,在收購消息公布后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放量成交。而中投證券則是近年來業績表現不佳,上半年營業收入21.65億元,凈利潤7.6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7.76%和68.82%。
盡管兩家公司在業務風格上差別明顯,不過并購是否能帶來取長補短的效果尚需要時間檢驗。穆迪就此并購發布評級報告稱,兩個公司的運營存在明顯差異,能否成功對業務、風控和企業文化進行整合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中金公司(03908.HK)在港交所披露的公告顯示,,以167億元的價格收購匯金旗下中投證券100%股權。
收購對價將通過向匯金發行股份方式結清,中金公司以每股9.95元的價格向匯金發行16.78億股。交易完成后,匯金持有中金比例由28.57 提升至58.65%,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的全資子公司。
中金公司表示,“管理層預期將保持穩定。經擴大集團將會由董事會及本公司首席執行官領導,而兩家實體的管理層將會在彼此進行充分深入的溝通與合作的基礎上各司其職。為促進業務整合及發展平穩有效進行,預期將成立整合委員會以統一協調及推進整合。”
而品牌方面,中金公司直接提出,“于適當的過渡期后,兩家實體將一致使用中金品牌。”
根據中金公司的公告披露,整合后中金將更注重機構業務,中投證券則偏向以個人為導向的財富管理業務和零售經紀業務。
中金公司前兩大業務分別是財富管理和投行。其中,財富管理擬將透過適當的過渡安排,并入中投證券,整合服務將透過涉及數個選定營業部業務的試點項目分階段進行。
投行方面則剛好相反,中投證券的投資銀行業務(包括債券承銷)擬并入中金公司,不過中投證券仍將側重面向中小企業及成長型公司開展業務。同時,中金公司方面計劃改變中投證券目前的評估及激勵制度等。
根據證券業協會排名,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的營業收入在行業分別排名第23、17位;按2016年6月30日的資產凈額來計算,則分別排在第22、25位。
中金公司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由于其特殊定位,中金公司擅長推動國企項目上市、重組、海外并購,由于依賴投行業務,中金公司經紀業務幾乎處于尚未開發狀態。截止至今,中金公司在全國僅有20個營業部。
而中投證券是南方證券重組而來的國有化證券公司,經紀業務是其主要支柱。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對2002-2010年的統計,中投證券的經紀業務向來為業內前20名,截至今年6月30日,中投證券共有192個營業部。
在杠桿、財務方面,穆迪雖然認為整合風險會抵消整合利好,但中投證券的杠桿率顯著低于中金公司的杠桿水平,年化平均資產回報則高于中金公司,其并入將對中金公司合并口徑的資金、流動性和盈利能力指標產生正面影響。
有券商分析指出,中金與中投證券在業務優勢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收入結構也有本質上的差異,本次并購有機會發揮協同效應和交叉銷售的機會,但考慮到雙方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及股東結構有較大的不同,實際整合效果仍然需要時間的檢驗。
今年上半年,中投證券和中金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65億元和25.4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67億元和5.75億元,業績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中金公司在去年11月9日香港上市,此次并購正好是中金港股上市一周年,今年1月公司股價曾跌破10.28元的上市價,11月7日復牌當日股價沖高回落,目前穩定在11元左右。
招銀國際認為此次并購將會給中金帶來財務以及戰略上的協同效應。2015年,按股票交易額來衡量,中投的市占率為 1.64%,比中金高 0.48 個百分點。招銀國際研報認為中投廣闊的營業網點將會很好地支持中金在二級市場上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