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形態指股價趨勢逆轉所形成的圖形,亦即股價由漲勢轉為跌勢,或由跌勢轉為漲勢的信號。
? ? 簡單來說,頭肩頂的形狀呈現三個明顯的高峰,其中位于中間的一個高峰較其他兩個高峰的高點略高。至于成交量方面,則出現梯級型的下降。
? ? 頭肩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技術性走勢,我們從這型態可以觀察到好淡雙方的激烈爭奪情況。
? ? 初時,看好的力量不斷推動股價上升,市場投資情緒高漲,出現大量成交,經過一次短期的回落調整后,那些鍺過上次升勢的人在調整期間買進,股價繼續上升,而且攀越過上次的高點,表面看來市場仍然健康和樂觀,但成交已大不如前,反映出買方的力量在減弱中。那些對前景沒有信心和錯過了上次高點獲利回吐的人,或是在回落低點買進作短線投機的人紛紛沽出,于是股價再次回落。第三次的上升,為那些后知后覺錯過了上次上升機會的投資者提供了機會,但股價無力升越上次的高點,而成交量進一步下降時,差不多可以肯定過去看好的樂觀情緒已完全扭轉過來。未來的市場將是疲弱無力,一次大幅的下跌即將來臨。
? ? 和頭肩頂的形狀一樣,只是整個形態倒轉過來而已,又稱“倒轉頭肩式”。形成左肩時,股價下跌,成交量相對增加,接著為一次成交量較小的次級上升。接著股價又再下跌且跌破上次的最低點,成交量再次隨著下跌而增加,較左肩反彈階段時的交投為多——形成頭部;從頭部最低點回升時,成交量有可能增加。整個頭部的成交量來說,較左肩為多。當股價回升到上次的反彈高點時,出現第三次的回落,這時的成交量很明顯少于左肩和頭部,股價在跌至左肩的水平,跌勢便穩定下來,形成右肩。最后,股價正式策動一次升勢,且伴隨成交大量增加,當其頸線阻力沖破時,成交更顯著上升,整個型態便告成立。
? ? 頭肩底的分析意義和頭肩頂沒有兩樣,它告訴我們過去的長期性趨勢已扭轉過來,股價一次再一次的下跌,第二次的低點(頭部)顯然較先前的一個低點為低,但很快地掉頭彈升,接下來的一次下跌股價末跌到上次的低點水平已獲得支持而回升,反映出看好的力量正逐步改變市場過去向淡的形勢。當兩次反彈的高點阻力線(頸線)打破后,顯示看好的一方已完全把淡方擊倒,買方代替賣方完全控制整個市場。
? ? 復合頭肩型是頭肩式(頭肩頂或頭肩底)的變形走勢,其形狀和頭肩式十分相似,只是肩部、頭部、或兩者同時出現多于一次,大致來說可劃分為以下幾大類:?
? ? 復合頭肩型態的分析意義和普通的頭肩式型態一樣,當在底部出現時,即表示一次較長期的升市即將來臨;假如在頂部出現,顯示市場將轉趨下跌。?
? ? 在形成復合頭肩型的初期,因成交量可能不規則,使型態難以辨認,但稍久就很容易看出它和頭肩型的趨勢完全一致。?
? ? 許多人都高估復合頭肩型態的預期上升(或下跌)威力,其實復合頭肩型態的力量往往較普通的頭肩型態為弱。在中期性趨勢出現時,復合頭肩型態完成其最少升幅(或跌幅)便不再繼續下去,而普通頭肩型態的上升(或下跌),往往是較其量度出來的最蓨幅度為大的。?
? ? 當一只股票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在某個交易日中股價突然不尋常地被推高,但馬上又受到了強大的拋售壓力,把當日所有的升幅都完全跌去,可能還會多跌一部分,并以全日最低價(或接近全日最低價)收市,這個交易日就叫做頂部單日反轉。同樣在下跌時,某個交易日中股價突然大幅滑落,但馬上又受到了強大的搶購支撐,把當日所有的跌幅收幅,可能還會多升一部分,并以全日最高價(或接近全日最高價)收市,這就是底部單日反轉。?
? ? 兩日反轉就是這型態的變形。在上升的過程中,某交易日該股股價大幅扳升,并以全日的最高價收市,可是翌日股價以昨天的收市價開盤后,全日價格不斷下跌,把昨日的升幅完全跌去,而且可能是以上日的最低價收市,這走勢的表現就稱之為頂部兩日反。同樣在下跌時,某個交易日里股價突告大幅滑落,但接著的一個交易日便完全收復失地,并以當日最高價收市,這就是底部兩日反轉。?
? ? 我們以底部單日反轉為例,解釋這現象出現的成因。?
? ? 在下跌的階段中,由于股價不斷下跌,愈來愈多的投資者沒法承擔更大損失,于是止蝕沽出。他們的沽售令股價進一步推低,更低的價格使他們更急于沽出,因此令到當日價位急速下跌。當他們沽售完畢之后,拋售壓力突告消失,其他投資者因為新低價的引誘而嘗試買入,馬上就獲得利潤,于是有更多的投資者加進買入的行列,由于較早時沽盤已全被消化,因此買盤很快便推動股價上升,把當天跌去的價位全部升回。?
? ? 股價呈孤形上升,即使不斷升高,但每一個高點亦不了多少就回落,先是新高點較前點高,后是回升點略低于前點,這樣把短期高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一圓形頂,在成交量方面也會有一個圓形狀。?
? ? 經過一段買方力量強于賣方力量的升勢之后,買方趨弱或僅能維持原來的購買力量,使漲勢緩和,而賣方力量卻不斷加強,最后雙方力量均衡,此時股價會保持沒有上落的靜止狀態。如果賣方力量超過買方,股價就回落,開始只是慢慢改變,跌勢不明顯,但后期則由賣方完全控制市場,跌勢便告轉急,說明一個大跌市快將來臨,未來下跌之勢將轉急轉大,那些先知先覺者在形成圓形頂前離市,但在圓形頂完全形成后,仍有機會撤離。?
? ? 一只股票上升到某一價格水平時,出現大成交量,股價隨之下跌,成交量減少,接著股價又升至與前一個價格幾乎相等之頂點,成交量再隨之增加卻不能達到上一個高峰的成交量,再第二次下跌,股價的移動軌跡就象M字,這就是雙重頂,又稱M頭走勢。?
? ? 一只股票持續下跌到某水平后出現技術性反彈,但回升幅度不大,時間亦不長,股價又再下跌,當跌至上次低點時卻獲得支持,再一次回升,這次回升時成交量要大于前次反彈時成交量,股價在這段時間的移動軌跡就象W字,這就雙重底,又稱W走勢。?
? ? 無論是“雙重頂”還是“雙重底”,都必須突破頸線(雙頭的頸線是第一次從高峰回落的最低點;雙底之頸線就是第一次從低點反彈之最高點),型態才算完成。?
? ? 股價持續上升為投資者帶來了相當的利潤,于是他們沽售,這一股沽售力量令上升的行情轉為下跌。當股價回落到某水平,吸引了短期投資者的興趣,另外較早前沽出獲利的亦可能在這水平再次買入補回,于是行情開始回復上升。但與此同時,對該股信心不足的投資者會因覺得錯過了在第一次的高點出貨的機會而馬上在市場出貨,加上在低水平獲利回補的投資者亦同樣在這水平再度賣出,強大的沽售壓力令股價再次下跌。由于高點二次都受阻而回,令投資者感到該股沒法再繼續上升(至少短期該是如此),假如愈來愈多的投資者沽出,令到股價跌破上次回落的低點(即頸線),于是整個雙頭型態便告形成。?
? ? 雙底走勢的情形則完全相反。股價持續的下跌令到持貨的投資者覺得價太低而惜售,而另一些的投資者則因為新低價的吸引嘗試買入,于是股價呈現回升,當上升至某水平時,較早前短線投機買入者獲利回吐,那些在跌市中持貨的亦趁回升時沽出,因此股價又再一次下挫。但對后市充滿信心的投資者覺得他們錯過了上次低點買入的良機,所以這次股價回落到上次低點時便立即跟進,當愈來愈多的投資者買入時,求多供少的力量便推動股價揚升,而且還突破上次回升的高點。(即頸線),扭轉了過去下跌的趨勢。?
? ? 雙頭或雙底型態是一個轉向型態。當出現雙頭時,即表示股價的升勢已經終結,當出現雙底時,即表示跌勢告一段落。通常這些型態出現在長期性趨勢的頂部或底部,所以當雙頭形成時,我們可以肯定雙頭的最高點就是該股的頂點;而雙底的最低點就是該股的底部了。當雙頭頸線跌破,就是一個可靠的出貨訊號;而雙底的頸線沖破,則是一個入貨的訊號。?
? ? 任何頭肩型,特別是頭部超過肩部不夠多時,可稱為三重頂(底)型。三重頂型態也和雙重頂十分相似,只是多一個頂,且各頂分得很開、很深。成交量在上升期間一次比一次少。三重底則是倒轉的三重頂,分析含義一樣。?
? ? 股價上升一段時間后投資者開始獲利回吐,市場在他們的沽售下從第一個峰頂回落,當股價落至某一區域即吸引了一些看好后市的投資者的興趣,另外以前在高位沽出的投資者亦可能逢低回補,于是行情再度回升,但市場買氣不是十分旺盛,在股價回復至與前一高位附近時即在一些減倉盤的拋售下令股價再度走軟,但在前一次回檔的低點被錯過前一低點買進機會的投資者及短線客的買盤拉起,但由于高點二次都受阻而回,令投資者在股價接近前兩次高點時都紛紛減倉,股價逐步下滑至前兩次低點時一些短線買盤開始止蝕,此時若愈來愈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大勢已去均沽出,令股行跌破上兩次回落的低點(即頸線),于是整個三重次型態便告形成。?
? ? 三重底走勢則完全相反,股價下跌一段時間后,由于股價的調整,使得部分膽大的投資開始逢低吸納,而另一些高拋低吸的投資者亦部分回補,于是股價出現第一次回升,當升至某一水平時,前期的短線投機者及解套盤開始沽出,股價出現再一次回挫。當股價落至前一低點附近時,一些短線投資者高拋后開始回補,由于市場拋壓不重,股價再次回彈,當回彈至前次回升的交點附近時,前次未能獲利而出的持倉者紛紛回吐,令股價重新回落,但這次在前兩次反彈的起點處買盤活躍,當愈來愈多的投資者跟進買入,股價放量突破兩次轉折回調的高點,(即頸線),三重底走勢正式成立。?
? ? 股價在一個極狹窄的范圍內橫向移動,每日股價的高低波幅極少,且成交量亦十分稀疏,圖表上形成一條橫線般的形狀,這型態稱之為潛伏底。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潛伏靜止后,價位和成交量同時擺脫了沉寂不動的悶局,股價大幅向上搶升,成交亦轉趨暢旺。?
? ? 潛伏底大多出現在市場淡靜之時,及一些股本少的冷門股上。,由于這些股票流通量少,而且公司不注重宣傳,前景模糊,結果受到投資者的忽視,稀少的買賣使股票的供求十分平衡。持有股票的人找不到急于沽售的理由,有意買進的也找不到急于追入的原因,于是股價就在一個狹窄的區域里一天天地移動,既沒有上升的趨勢,也沒有下跌的跡象,表現令人感到沉悶,就像是處于冬眠時期的蛇蟲,潛伏不動。最后,該股突然出現不尋常的大量成交,原因可能是受到某些突如其來的消息,例如公司盈利大增、分紅前景好等的刺激,股價亦脫離潛伏底,大幅向上揚或。在這潛伏底中,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在潛伏底形成期間不斷在作收集性買入,當型態突破后,未來的上升趨勢將會強而有力,而且股價的升幅甚大。所以,當潛伏底明顯向上突破時,值得投資者馬上跟進,跟進這些股票利潤十分可觀,但風險卻是很低。?
? ? 由于市場中賣方的力量很大,令股價穩定而又持續地挫落,當這股沽售力量消失之后,買方的力量完全控制整個市場,使得股價出現戲劇性的回升,幾乎以下跌時同樣的速度收復所有失地;因此在圖表上股價的運行,形成一個像V字般的移動軌跡。 倒轉V型情形則剛剛相反,市場看好的情緒使得股價節節扳升,可是突如其來的一個因素扭轉了整個趨勢,賣方以上升時同樣的速度下跌,形成一個倒轉V型的移動軌跡。通常這形態是由一些突如其來的因素簥一些消息靈通的投資者所不能預見的因素造成。V型走勢是個轉向型態,顯示過去的趨勢已逆轉過來。
? ? 伸延V型走勢在上升或下跌階段,其中一部分出現橫行的區域,這是因為形成這走勢期間,部分人士對型態沒有信心,當這股力量被消化之后,股價又再繼續完成整個型態。在出現伸延V型走勢的徘徊區時,我們可以這徘徊區的低點買進,等待整個型態的完成。
? ? 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升后下跌,然后再上升再下跌,上升的高點較上次為高,下跌的低點亦較上次的低點為低。整個型態以狹窄的波動開始,然后和上下兩方擴大,如果我們把上下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可以畫出一個鏡中反照的三角形狀,這便是喇叭形。
? ? 成交量方面,喇叭型在整個型態形成的過程中,保持著高而且不規則的成交。喇叭型分為上升型和下降型,其含義一樣。
? ? 整個型態是因為投資者沖動的投資情緒所造成,通常在長期性上升的最后階段出現,這是一個缺乏理性和失去控制的市場,投資者受到市場熾烈的投機風氣或傳言所感染,當股價上升時便瘋狂追上,但他們對市場的前景(或公司前景)卻一無所知,又或是沒有信心,所以當股價下跌時又盲目地加入拋售行列。他們沖動和雜亂無章的行動,使得股價不正常地大上大落,形成上升時,高點較上次為高,低點則較上次為低。至于不規則而巨額的成交,正反映出投資激動的買賣情緒。這型態說明大跌市來臨前的先兆,因此喇叭型可說是一個下跌型態,暗示升勢將到盡頭,可是型態卻沒有明確指出跌市出現的時間。只有當下限跌破時,型態便可確定,未離市的投資者就該馬上沽出撤離了。
? ? 喇叭型是由投資者沖動和不理性的情緒造成的,因此它絕少在跌市的底部出現,原因是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之后,投資意愿薄弱,因此它在低沉的市場氣氛中,不可能形成這型態。?
? ? 菱型的型態猶如鉆石,其頸線為V字狀。成交量如同三角狀,漸次減少。菱型實際是喇叭型和對稱三角型的結合。左半部和喇叭型一樣,第二個上升點較前一個高,回落低點亦較前一個為低,當第三次回升時,高點卻不能升越第二個高點水平,接著的下跌回落點卻又較上一個為高,股價的波動從不斷地向外擴散轉為向內收窄,右半部的變化類似于對稱三角型。
? ? 當股價愈升愈高之際,投資者顯得沖動和失去理智,因此價格波動增大,成交亦大量增加,但很快地投資情緒漸漸冷靜下來,成交減少,股價波幅收窄,市場從高漲的投資意愿轉為觀望,投資者等待市場進一步的變化再作新投資決定。
? ? 所謂整理是指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變動后,即不再前進而在一定區域內上下窄幅變動,等時機成熟后再繼續以往的走勢。這種顯示以往走勢的型態稱之為整理型態。
? ? 對稱三角形由一系列的價格變動所組成,其變動幅度逐漸縮小,亦就是說每次變動的最高價,低于前次的水準,而最低價比前次水準為高,呈一壓縮圖形,如從橫的方向看股價變動領域,其上限為向下斜線,下限為向上傾線,把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就可以形成一相當對稱的三角形。對稱三角形成交量,因愈來愈小幅度的股價變動而遞減,然后當股價突然跳出三角形時,成交量隨之變大。
? ? 對稱三角形是因為買賣雙方的力量在該段價格區域內勢均力敵,暫時達到平衡狀態所形成。股價從第一個短期性高點回落,但很快地便被買方所消化,推動價格回升;但購買的力量對后市沒有太大的信心,又或是對前景感到有點猶疑,因此股價未能回升至上次高點已告掉頭,再一次下跌。在下跌的階段中,那些沽售的投資者不愿意太低價賤售或對前景仍存有希望,所以回落的壓力不強,股價未低跌到上次的低點便已告回升,買賣雙方的觀望性爭持使股價的上下小波動日漸縮窄,形成了此一型態。成交量在對稱三角形成的過程中不斷減少,正反映出好淡力量對后市猶疑不決的觀望態度,使得市場暫時沉寂。
? ? 一般情形之下,對稱三角形是屬于整理型態,即股價會繼續原來的趨勢移動。只有在股價朝期中一方明顯突破后,才可以采取相應的買賣行動。如果股價往上沖破阻力(必須得到大成交量的配合),就是一個短期買入訊號;反之若是往下跌破(在低成交量之下跌破),便是一個短期沽出訊號。
? ? 對稱三角型的最少升幅量度方法是當股價往上突破時,從型態的第一個上升高點開始畫一條和底部平等的直線,我們可以預期股價至少會上升到這條線才會遇上阻力。至于股價上升的速度,將會以型態開始之前同樣的角度上升。因此我們從這量度方法估計到該股最少升幅的價格水平和所需要的完成時間。型態的最少跌幅,量度方法也是一樣。
? ? 股價在某水平呈現相當強大的賣壓,價格從低點回升到水平便告回落,但市場的購買力十分強,股價未回至上次低點即告彈升,這情形持續使股價隨著一條阻力水平線波動日漸收窄。我們若把每一個短期波動高點連接起來,可畫出一條水平阻力線;而每一個短期波動低點則可相連出另一條向上傾斜的線,這就是上升三角形。成交量在型態形成的過程中不斷減少。
? ? 下降三角形的形狀的上升三角形恰好相反,股價在某特定的水平出現穩定的購買力,因此股價每回落至該水平便告回升,形成一條水平的需求線。可是市場的沽售力量卻不斷加強,股價每一次波動的高點都較前次為低,于是形成一條下傾斜的供給線。成交量在完成整個型態的過程中,一直是十分低沉。
? ? 上升三角形顯示買賣雙方在該范圍內的較量,但買方的力量在爭持中已稍占上風。賣方在其特定的股價水平不斷沽售不急于出貨,但卻不看好后市,于是股價每升到理想的沽售水平便即沽出,這樣在同一價格的沽售形成了一條水平的供給線。不過,市場的購買力量很強,他們不待股價回落到上次的低點,更急不及待地購進,因此形成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需求線。另外,也可能是有計劃的市場行為,部分人士有意把股價暫時壓低,以達到逢低大量吸納之目的。
? ? 下降三角形同樣是好淡雙方在某價格區域內的較量表現,然而好淡力量卻與上升三角表所顯示的情形相反。看淡的一方不斷地增強沽售壓力,股價還沒回升到上次高點便再沽出,而看好的一方堅守著某一價格的防線,使股價每回落到該水平便獲得支持。此外,這型態的形成亦可能是有人在托價出貨,直到貨源沽清為止。
? ? 楔型系股價介于二條收斂的直線中變動。與三角線不同處在于二條界線同時上傾或下斜。成交量變化和三角形一樣向頂端遞減。楔型又分為上升楔形和下降楔形。
? ? 上升楔型指股價經過一次下跌后有強烈技術性反彈,價格升至一定水平又掉頭下落,但回落點較前次為高,又上升至新高點比上次反彈點高,又回落形成一浪高一浪之勢,把短期高點相連,短期低點相連形成一條向上傾斜直線,下面一條則較為陡峭的直線。
? ? 下降楔型則相反,高點一個比一個低,低點亦一個比一個低,形成二條同時下傾的斜線。
? ? 上升楔型——表面上看來,上升三角形只有一邊上傾,所代表的是多頭趨勢,而上升楔型二邊上傾,多頭趨勢應該更濃,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上升三角形的頂線代表股價在一定價格才賣出,當供給被吸收后(上升界線代表吸收),上檔壓力解除,股價便會往上跳。在上升楔型中,股價上升,賣出壓力亦不大,但投資人的興趣卻逐漸減少,股價雖上揚,可是每一個新的上升波動都比前一個弱,最后當需求完全消失時,股價便反轉回跌,因此,上升楔型表示一個技術性的意義之漸次減弱的情況。上升楔形是一個整理型態,常在跌市中回升階段出現,上升楔型顯示尚未跌見底,只是一次跌后技術性反彈而已,當其下限跌破后,就是沽出訊號。上升楔型的下跌幅度,至少將新上升的價格跌掉,而且要跌得更多,因為尚未見底。
? ? 下降楔型——其市場含義和上升楔形剛剛相反。股價經過一段時間上升后,出現了獲利回吐,雖然下降楔形的底線往下傾斜,似乎說明市場的承接力量不強,但新的回落浪較上一個回落浪波幅為小,說明沽售力量正減弱中,加上成交量在這階段中的減少可證明市場賣壓的減弱。下降楔形也是個整理形態,通常在中,長期升市的回落調整階段中出現。下降楔形的出現告訴我們升市尚未見頂,這僅是升后的正常調整現象。一般來說,形態大多是向上突破,當其上限阻力突破時,就是一個買入訊號。
? ? 矩形是股價由一連串在二條水平的上下界線之間變動而成的型態。股價在其范圍之內出現上落。價格上升到某水平時遇上阻力,掉頭回落,但很快地便獲得支持而升,可是回升到上次同一高點時再一次受阻,而挫落到上次低點時則再得到支持。這些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便可以繪出一條通道,這通道既非上傾,亦非下降,而是平行發展,這就是矩形型態。?
? ? 矩形為沖突型,是描述實力相當的爭戰雙方的競爭。?
? ? 這型態明顯告訴我們,好淡雙方的力量在該范圍之間完全達致均衡狀態,在這段期間誰占不了誰的便宜。看好的一方認為其價位是很理想的買入點,于是股價每回落到該水平即買入,形成了一條水平的需求線。與此同時,另一批看淡的投資者對股市沒有信心,認為股價難以升越其水平,于是股價回升至該價位水平,便即沽售,形成一條平行的供給線。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矩形也可能是投資者因后市發展不明朗,投資態度變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而造成。所以,當股價回升時,一批對后市缺乏信心的投資者退出;而當股價回落時,一批憧憬著未來前景的投資者加進,由于雙方實力相若,于是股價就來回在這一段區域內波動。?
? ? 一般來說,矩形是整理形態,市道牛皮上落,在升市和跌市中都可能出現,長而窄且成交量小的矩形在原始底部比較常出現。突破上下了限后有買入和賣出的訊號,漲跌幅度通常等于矩形本身寬度。?
? ? 旗形走勢的型態就象一面掛在旗桿頂上的旗幟,這型態通常在急速而又大幅的市場波動中出現,股價經過一連串緊密的短期波動后,形成一個稍微與原來趨勢呈相反方向傾斜的長方形,這就是旗形走勢。旗形走勢又可分作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
? ? 上升旗形的形成過程是:股價經過陡峭的飆升后,接著形成一個緊密,狹窄和稍微向下傾斜的價格密集區域,把這密集區域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可以劃出二條平行而又下傾的直線,這就是上升旗形。
? ? 下降旗形則剛剛相反,當股價出現急速或垂直的下跌后,接著形成一個波動狹窄而又緊密,稍微上傾的價格密集區域,象是一條上升通道,這就是下降旗形。
? ? 成交量在旗形形成過程中,是顯著地漸次遞減的。
? ? 旗型經常出現于急速上升或下降的行情中途,在急速的直線上升中,成交量逐漸增加,最后達到一個短期最高記錄,早先持有股票者,已因獲利而賣出,上升趨勢亦遇到大的阻力,股價開始小幅下跌,形成旗形。不過大部分投資者對后市依然充滿信心,所以回落的速度不快,幅度也十分輕微,成交量不斷減少,反映出市場的沽售力量在回落中不斷地減輕。經過呈段時間整理,到了旗型末端股價突然上升,成交量亦大增,而且幾乎形成一條直線。股價又象形成旗形時移動速度一樣急速上升。這是上升形成的旗形。
? ? 在下跌時所形成的旗形,其形狀為上升時圖形之倒置,在急速的直線下降中,成交量增加達到一個高點,然后有支撐反彈,不過反彈幅度不大,成交量減少,股價小幅上升,形成旗形,經過一段時間整理,到達旗形末端,股價突然下跌,成交量大增,股價續跌。
? ? 以上分析可見,旗形是個整理形態。即型態完成后股價將繼續原來的趨勢方向移動,上升旗形將有向上突破,而下降旗形則是往下跌破,上升旗形大部分在牛市第三期中出現,因此形態暗示升市可能進入尾聲階段。下降旗形大多在熊市第一期出現,這型態顯示大市(或股價)可能作垂直式的下跌。因此這階段中形成的旗形十分細小,可能在三,四個交易日內經已完成,如果在熊市第三期中出現,旗形形成的時間需要較長,而且跌破后只作有限度的下跌。
? ? 旗形型態可量度出最少升/跌幅, 其量度的方法是突破旗形(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相同)后最少升/跌幅度,相等于整支旗桿的長度。 至于旗桿的長度是形成旗桿的突破點開始,直到旗形的頂點為止。
? ? 股市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后,有一日忽然呈現缺口性上升,接著股價位于高水平徘徊,很快價格又再缺口性下跌,兩邊的缺口大約在同一價格區域發生,使高水平爭持的區域在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島嶼的形狀,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獨聳于海洋之上。成交量在形成的島型期間十分巨大。股價在下跌時形成的島型形狀也是一樣。
? ? 股價不斷的上升,使原來想買入的沒法在預期的價位追入,持續的升勢令他們終于忍不住不計價搶入,于是形成一個上升缺口。可是股價卻沒有因為這樣的跳升而繼續向上,在高水平明顯呈現阻力,經過一段短時間的爭持后,股價終于沒法在高位支持,而缺口性下跌。股價不斷地下跌,最后所形成的島型和升市時一樣。
? ? 島型經常在長期或中期性趨勢的頂部或底部出現。當上升時,島型明顯形成后,這是一個沽出汛號;反之若下跌時出現這型態,就是一個買入訊號。
? ? 碟型的股價與成交量變動情形和圓形反轉型態差不多,標準的碟型是以一連串一個以上的圓形底的型態出現,后一個的平均價格要比前一個高,每一個碟型的尾部價格,要比開始時高出一些。
? ? 和圓形頂型態一樣,碟型是代表著上升的意義,不過上升的步伐穩健而緩慢,并非是大幅搶升,股價每當升勢轉急時,便馬上遭受回吐的壓力,但回吐的壓力不強,當成交量減少到一個低點時,另一次上升又開始。股價就是這樣反復地移升上去。這型態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