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數十名老人被曝出遇到“以房養老”騙局,有的把幾百萬的房子賠進去了,有的還背上了巨額債務。
事情是這樣的,老人聽說把房子抵押3個月,拿到抵押貸款去投資,就能獲得每個月10%-15%的利息,3個月到期就能拿到所有的本息。然而最后,老人不僅沒有拿到所謂的高息,就連房子都被抵押貸款的人以“老人沒有按時還款”為由,把房子低價轉讓出去。老人被迫被趕出住了幾十年的房子,甚至背上了巨額負債。
律師表示,老人損失的利益很難全部追回,所牽扯的關聯方太多,詐騙者根本沒有退贓的能力。
這根本就是一場赤裸裸的騙局,月利率高達10%-15%,年利率就是120%-180%,試問什么樣的理財產品能達到這樣的高收益?
媒體稱這是“以房養老”的騙局,但融360分析師認為,這根本不能稱之為“以房養老”,真正的以房養老只能由保險公司或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辦理,房子抵押出去之后,保險公司或銀行根據房子的估值,每個月向老人發放一筆固定的金額,老人在余存生命期間,每個月可以領到一筆長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
在此期間,房子的歸屬權屬于老人,老人可以自己居住,也可以租出去,等到老人去世之后,繼承人有優先處置房屋的權利,只要把保險公司或銀行之前支付的本次償還清就可以了,如果繼承人不要求贖回房產,則房產由保險公司或銀行處置,如果處置之后的資金在扣除老人的相關支出之后仍有剩余,則歸繼承人所有,如果沒有剩余則由保險公司承擔。
可以看出,以房養老機制的出發點還是挺好的,可以讓那些晚年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的老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也沒有失去房屋的所有權,最終房屋的剩余價值還可以留給繼承人。
但實際上,2014年6月開始,以房養老機制實施了三年多了,但一直沒有太大起色,老年人的參與意愿很低,他們不放心把房子交由他人處置,大部分都想留給子女;保險公司也不是很積極,他們一是擔憂多年大漲之后未來房價可能迎來拐點,二是擔憂老年人越來越長壽,房子價值不足以彌補老年人的支出。可以看出,沒有子女的老年人依靠“以房養老”還是比較合適的。
以房養老只適合很少一部分人群,要在中國實施下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市場還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適應過程。
對于廣大工薪階層來說,工作期間繳了幾十年的養老保險,退休之后可以每個月領一筆固定的養老金,這可能是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的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了。但是你以為,靠養老金就可以支撐我們的晚年生活嗎?
首先,退休金與我們退休之前的工資相比,要低很多,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比如退休之前你的工資是1萬元,退休金可能只有3000多。經濟收入大幅下降,這就意味著,如果你只靠退休金度過晚年生活,生活質量必將下降很多。
其次,養老金漲幅不斷下調。據人社部,2017年養老金漲幅為5.5%,2016年是6.5%,而在2015年之前漲幅均在10%以上,今年養老金漲幅創下13年新低。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嚴重,未來的養老金發放情況讓人擔憂啊。
第三,延遲退休幾乎板上釘釘。雖然具體的方案還未出臺,但是主流的觀點是以后男女職工退休年齡均為65歲,也就是說,我們只能等到65歲之后才能領取養老金。如果你到60歲覺得干不動了可以回家休息,但是這段期間就沒有任何收入,而且養老保險中斷繳費,養老金以后可能會領的更少。
如果你老年打算只靠養老金生活,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
很多人都這么想,我年輕時努力工作多攢點錢,然后拿去理財,退休之前爭取攢到足夠的養老錢。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來看看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就知道了。
現在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房價的負擔都已經遠遠超出了年輕人的承受范圍,尤其是一線城市。如果沒有父母給予支持,年輕人僅靠自己很難在北上廣深買得起房子。
打個比方,一對北京的年輕夫婦,到手月薪均是1萬元,想要在北京買一套80平米的兩居室,單價6萬元/平米,首付按照35%來計算,再加上各種稅費和中介費,首付得將近200萬。年輕人不吃不喝也得攢八年多,關鍵是工資的漲幅還趕不上房價的漲幅。
除了房子,孩子的教育費用也很高,我們就不說學區房了,單是各種培訓和興趣培養方面,就得花不少錢,學一樣鋼琴,一年就得好幾萬。此外,老人的贍養開支也很高,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如果家里的老人沒有經濟收入和醫療保障,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家庭的經濟負擔會非常沉重。
等到我們老了,還要考慮給子女攢錢買房子或湊首付,老年時究竟能攢多少錢真的很難說。都說中國人儲蓄率全球最高,如果都像北歐國家那樣有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誰不樂意花錢啊。
1997年之前,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在10%以上,那時候中國“缺啥都不缺人”,人口紅利到達巔峰時期,但是自此以后隨著生育率逐漸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也在不斷走低,近幾年一直在5%附近徘徊。
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人均壽命的延長,人口紅利期結束,導致我國已經成為了一個老齡化很嚴重的國家,養老壓力非常大。現在的年輕夫妻,要同時贍養四個老人。
還好二胎政策放開了,雖然這樣對于現在的80后、90后來說壓力要更大了,但長遠來看對子女們卻是一件好事,起碼他們贍養老人的壓力要減輕很多。
很多人都說養兒防老不靠譜,不孝順的子女多了去了,但是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孝順的子女的比例也在提升。
再說了,你以為有積蓄、有養老金、有房子就能安度晚年嗎?你有沒有想過,人老了總免不了生病住院,如果老伴去世了,除了子女,你能確保那時候還有人愿意每天待在病床邊照顧你嗎?
有人說我有錢住養老院就行了,如果一個人得了老年癡呆癥,什么都不記得了,且不說錢在哪都不知道,養老院的人能否在一個人完全沒有主觀意識的情況下盡心盡力照顧你,都很難說。再說了,你以為養老院說去就能去的嗎?現在的公立養老院供不應求,排位都要等一二十年,除非你有強大的背景,否則就別指望了;私立養老院的費用又非常昂貴,對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來說,小縣城一個月都要兩三千,大城市起碼也要五六千,養老金全搭進去都不夠。
融360分析師認為,父母在年輕的時候盡全力幫助子女,到了晚年需要子女的幫助,這種輪回狀態還要持續很長時間。可能你不相信,但以后我們也許真的要依靠子女來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