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于山東省棗莊市召開的首屆中國軍工產融年會上傳遞的信息表明,有關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制的試點方案已上報有關部門,未來方案獲批之后,軍工科研院所改制有望破冰。受益于一代代科技人員的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目前在整個軍工企業體系內,科研院所的軍工技術最為強大、科技實力最為雄厚。軍工科研院所還普遍具有輕資產高收益的特征,被公認為各大軍工集團中“最優質的資產”,資本市場對其也是翹望已久。
而在未來軍工企業不斷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資本市場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在服務軍工產業和促進軍民融合方面,資本市場有望更好地發揮平臺作用,不僅可以通過證券化盤活軍工資產、拓寬軍工企業融資渠道,提供高效的并購重組市場,還可以為軍工企業的機制體制創新,探索現代企業制度和混合所有制提供一個包容性強的平臺。
中航工業、中船重工、中國電科等核心軍工企業也認為,在軍工企業市場化發展的謀劃中,產業和融資的結合是必由之路,而資本市場將成為產融結合的主戰場。
數據顯示,全球前100大軍工企業80%以上是上市公司。近年來,我國軍工行業發展較快,但軍工產業證券化率還比較低,軍工集團整體資產證券化率僅30%左右,已上市軍工企業中涉及核心軍品的企業也比較少,很多軍工企業和軍工科研院所等尚未改制上市。以中國電科集團為例,目前擁有7家上市公司,2013年底總市值1261億元,看似龐大,但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剛超過20%,尚未證券化的資產中,包括47家事業單位,可運作空間很大;中船重工、中航工業、航天科技集團等巨頭同樣擁有可觀的科研院所資源。
中國重工黨委書記郭同軍表示,目前中船重工集團一半資產已經實現上市,下一步改革重點就是30多所科研院所的轉制轉企。
軍工科研院所改制望破冰 或將引爆A股下一熱點
隨著近年來幾大軍工集團相關軍品資產證券化步伐的加快,市場已將關注的焦點逐漸轉向質地良好的軍工科研院所資產。首屆中國軍工產融年會傳遞的信息表明,有關科研院所改制的試點方案已上報有關部門,未來方案獲批后,軍工科研院所改制工作有望破冰。
6月28日,首屆中國軍工產融年會在山東省棗莊市舉行。本次年會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主辦,來自國家有關部委、科研院所、國有軍工集團、民營涉軍企業和投資機構的200余嘉賓參會,共同探討如何通過資本市場更好地推動軍工產業改革發展。
記者注意到,隨著近年來幾大軍工集團相關軍品資產證券化步伐的加快,市場已將關注的焦點逐漸轉向質地良好的軍工科研院所資產。會上傳遞的信息表明,有關科研院所改制的試點方案已上報有關部門,未來方案獲批后,軍工科研院所改制工作有望破冰。www.58gp.com
從原先的封閉保守到近年來的擁抱資本市場,軍工企業的態度起了非常大的轉變。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說得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并不是抱牢自己的賬簿不放,運用現代化的手段管理市值,照樣可以管好國有資產,軍工企業也不例外。
在這股大潮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無疑是引人矚目的一家。集團旗下上市平臺中國重工于2009年12月16日登陸上交所,是當時中國資本市場裝備制造業最大的IPO項目。上市當時,中船重工九江16家成員單位核心艦船配套優質資產整合注入中國重工。
2011年2月15日,中國重工成功完成對中船重工旗下大船重工、渤海重工、青島北船重工和山船重工四家造修船企業的資產收購。至此,中國重工在原有三大業務基礎上,新增船舶制造(含軍品)等五大業務。
2012年3月28日,中國重工以可轉債融資成功收購河柴重工、山西平陽重工等6家公司。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新增常規潛艇關鍵配套等重要裝備和水中兵器等軍品業務,完善了產業鏈,優化調整了產業結構。
隨后不久,中國重工啟動新一輪非公開發行。在前述優質資產注入后,顯然中船重工旗下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水面艦艇制造業務了。公司也沒有令市場失望,去年9月公布的方案顯示,再融資項目包括收購大船集團和武船集團持有的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及資產,以及投向大型水面艦船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等十余個項目。該方案受到市場熱捧。
回首中國重工一步步完成中船重工集團核心資產整體上市所走過的歷程,中船重工集團副總經理孫波感慨良多,“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認識到不僅需要內涵式發展積蓄力量,還需要資本運營的推動,才能搶占市場先機,做大做強。”
在軍品資產的運作上,另一大表現出色的巨頭無疑要數中航工業集團了,目前集團旗下20多家上市公司,囊括了中航工業幾乎所有業務板塊。最近成功運作的案例就是成飛集成。
5月19日,成飛集成公告,公司擬以16.6元每股的發行價,向中航工業、洪都集團、華融公司等定向發行約9.55億股,以158.47億元總價,購買沈飛、成飛及洪都科技各100%股權,兩者是中航工業旗下戰斗機、。同時,擬定增募集配套資金52.75億元,其發行對象除中航工業及華融公司外,還有中航系旗下四家A股上市公司中航投資、中航飛機、中航機電和 上市平臺中航科工、非上市公司中航技等。
如此大手筆的運作,創下了中國軍工行業上市公司單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規模之最。此次注入資產的凈利潤是成飛集成原有資產凈利潤的18倍,公司業績有望就此“咸魚翻身”。“戰斗機資產的誘惑力不知道比公司原來業務高到哪里去了。”前述資深市場人士感慨。
加上此前航空動力已經完成對中航工業旗下發動機核心資產的收購,旗下每一家上市公司都對應一個業務板塊的“中航工業資本版圖”已然清晰浮現。對此,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林左鳴也是十分感慨,他在本次論壇上表示,所謂軍民融合,首先要做到產融結合,“我們一家下屬企業在沈陽有酒店資產,大家可能感到很奇怪,因為這跟我們的主業并不相關。但是,當年國家引進蘇-27戰斗機相關修理線時,銀行不給抵押貸款,我們就是靠裝修完善的賓館贏得了銀行的信任,這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不要疑惑,中航工業旗下怎么還有做手表貿易的(指上市公司飛亞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