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鳳凰|彝族戰士背家鄉臘腸臘肉送領導被拒

    鳳凰|彝族戰士背家鄉臘腸臘肉送領導被拒

  • 2023-04-23 10:32:43

  • 據鳳凰網最新報導

    不準收受土特產,在部隊是一條三令五申的明文規定。然而,春節休假歸隊時,不少官兵帶回點家鄉土特產也是發自真情。一邊是不能碰觸的底線、紅線,一邊是卻之不恭的人情,怎么辦?答案肯定是必須按紀律辦,但辦也要辦得巧妙、辦得藝術,而不能寒了戰士的心、疏了戰士的情。彝族戰士的臘腸臘肉、戰士家鄉的文化“土特產”,一“土”一“洋”、一收一放間,第39集團軍某機步旅通信營、第1集團軍某機步團三連的用心值得點贊。

    本報訊閆石、特約記者向勇報道:春節過后,休假歸來的第39集團軍某機步旅指揮控制連上士阿此約則在跨進部隊營門的剎那猶豫了,背包里本應凍得冰涼的臘腸、臘肉此刻正“火辣辣”地燙著后背。

    臘腸臘肉是他的妻子土比俄牛硬塞進背包里的。由于工作原因,他倆結婚一年多都沒辦婚禮,去年旅政治部特意邀請他們參加旅里的集體婚禮。千里迢迢從四川大涼山趕到北國軍營,水土不服的土比俄牛第二天深夜便開始發起高燒,劉連長和駱醫生在醫院一直忙到天亮。集體婚禮上,土比俄牛穿著漂亮的民族服飾,止不住幸福的淚水,連說“卡莎莎(謝謝)!”

    回到家里,土比俄牛怎么也忘不了連隊官兵的熱情招待、連長和軍醫的悉心照顧,于是便動手腌制了些家鄉特產,讓阿此約則這次休假結束時帶回來。阿此約則本來也有此意,但轉念一想,旅里近幾年嚴抓作風建設,尤其是明令禁止給干部骨干送土特產,他又覺得這臘腸臘肉成了“燙手山芋”。

    “咱彝族人重恩情,送給連長和駱醫生的東西也不值幾個錢,好歹是我親手做的,是咱一片心意。”阿此約則想起妻子臨行前的話,終于鼓起勇氣。哪承想,劉連長聽明來意后,腦袋搖得像撥浪鼓。到駱醫生那,還是碰了壁。得知此事后,電話那頭的土比俄牛失望得半天沒有吱聲……

    這事傳到了通信營教導員楊慶祥耳朵里:“戰士休假回來帶土特產不是不行,關鍵是怎么處理。處理不好容易損害官兵之間的感情。”一場關于“帶回來的土特產該咋辦”的討論隨即在該營展開。

    警偵連指導員李衛天率先發言:“戰士休假回來可以帶土特產,但是不能送給上級或有領導關系的人,這是紅線、也是底線。”中士蔣理說:“帶回來的土特產可以送給同鄉戰友,以緩解大家的思鄉之苦。上次我從襄陽老家帶回來的金剛酥,分給兩名兩年沒回家的上等兵老鄉,他倆甭提多高興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口氣講出20多條如何分享土特產的點子。

    周末,連隊為3名本周過生日的戰士加餐祝賀,阿此約則把烹制好的臘腸臘肉拿出來,香噴噴好吃“看得見”,讓戰友們樂開了顏。

    本報訊董維山、吳持巍報道:一邊播放影像資料,一邊侃侃而談……春節過后,第1集團軍某機步團三連南昌籍戰士康二生剛剛休假歸隊,便迫不及待地與戰友們分享自己帶回的“土特產”。

    團政委周光輝向筆者介紹,以往官兵每逢休假歸隊,總想帶點土特產迎來送往,很容易滋生不正之風。為此,去年團黨委在再次明確規定各級干部骨干不得收受土特產的基礎上,還引導休假官兵搜集家鄉革命舊址、紀念場所的文獻、影像、歌曲、標語等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土特產”帶回連隊與戰友們分享。

    “1945年12月19日,,這一戰役被學界稱為抗日戰爭最后一役。”下士姚東升休假期間參觀家鄉的抗日戰爭紀念館,帶回許多珍貴照片。下士劉金龍探親休假期間,探望了曾參加抗美援朝的外公,整理出不少珍貴的信件、筆錄。“炮火連天,天上的敵機比麻雀還多。敵人切斷了水源,戰友們吃干糧難以下咽……”劉金龍外公當年的一封家信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父子兩代人同為三連兵,楊虎展示20年前父親當兵時的連隊照片,讓大家看到部隊的發展變化;來自四川大涼山的班長毛付鵬,,如今這些特殊的“土特產”已經成為連隊開展教育的鮮活素材,戰友們直呼走心、解渴。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