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科學研判,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要論斷。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 主動適應引領新常態,關鍵要更好地把握生產力發展的新動向,真切地傾聽生產力發展的新呼聲,有效地回應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從現實的視角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中國,生產力發展呈現新的發展特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要求經濟增長速度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轉換。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為基礎,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經濟代表著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
新經濟的發展不但與新常態相適應,而且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并且產生了許多新的生動實踐。新經濟是創新經濟 ,創新是新經濟發展的鮮明特征。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中國智造”,發展“創意經濟”,讓創新成為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新經濟是協調經濟 ,突出表現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供給與需求動態匹配,生產與分配相互平衡。如果要描繪新經濟發展藍圖,協調性就是它不可或缺的底色。新經濟是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以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為導向,發展綠色生產,促進綠色消費,策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經濟社會永續發展。新經濟是開放經濟 。大開放格局下的中國,統籌利用兩個市場、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實現資源全球配置,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為新經濟發展拓展新邊界。新經濟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引領經濟體系變革,重塑商業模式,催生供給端活力,滿足個性化需求,構建起新的生產關系,激發出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發展新經濟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新經濟是滿足新需求的新供給,能夠有效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不斷適應持續變化、日益多元的新需求,符合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發展方向。要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動能成長。
未來幾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正與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經濟社會形成歷史性交匯,新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動能的加速培育,必將匯聚成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不斷開拓發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