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報告稱2016年銀行不良貸款處置規模將小幅增加

    報告稱2016年銀行不良貸款處置規模將小幅增加

  • 2023-04-23 10:29:36

  •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4日訊 日前,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6: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底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預期為2%-3%;與2015年相比,2016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處置規模將小幅增加。

    報告分析認為,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業總資產208.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7%,一季度銀行業總負債19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較上季度末上升0.0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75%。目前產能過剩矛盾依然存在,部分行業和企業財務狀況有所惡化,預計2016年我國商業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在2%-3% 范圍內。

    全部調查統計結果顯示,41.5%的受訪者認為與2015年相比,2016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處置規模將小幅增加,有39.6%的受訪者認為將大幅增加,9.9%的受訪者認為將持平,7.1%的受訪者認為將小幅減少,1.9%的受訪者認為將大幅減少。一季度銀行業總資產208.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7%,一季度末小微企業貸款約24.3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2.7%,較年初增加0.1個百分點。因此,報告預計2016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規模將小幅增加。

    “銀行受經營范圍和領域的限制,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比較單一,而資產管理公司可采取多種方式處置不良貸款。所以,銀行通過將不良資產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或者第三方來處置不良資產。我們預計隨著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規模的上升,今年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資產處置規模也將小幅上升。”報告稱。

    此外,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主要來源是制造業。全部調查統計顯示,48.6%的受訪者認為2016年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主要來源是制造業,23.6%的受訪者認為是煤炭等采掘業,16.5%的受訪者認為是房地產企業,8.5%的受訪者認為是批發零售業,2.8%的受訪者認為是農林牧漁業。

    制造業的整體信用風險不斷加大,制造業整體產能過剩、行業缺乏創新,而制造業是商業銀行首要的貸款流向。2015年四大商業銀行在制造業的不良率是全行業的2.6倍,幾大股份制銀行在制造業的不良率是全行業的2.1倍。因此,報告預計制造業將成為2016年不良資產的主要來源。

    報告認為,隨著不良資產市場處置方式更加多樣化,近年來銀行在賣斷方式之外,也在不斷尋求創新不良資產的處置方式,如收益權的轉讓、與資產管理公司或其他社會投資人合作成立專門的產品合作處置不良資產、本金打折重組等方式,以規避銀行單純賣斷在利潤損失和績效考核方面的弊端。

    調查顯示,39.6%的受訪者認為2016年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最有可能選擇的方式是打包轉讓,26.7%的受訪者認為商業銀行最有可能選擇的方式是結構化處置,18.9%的受訪者認為商業銀行可能選擇依靠自身力量處置不良資產,14.9%的受訪者認為商業銀行最有可能選擇委托第三方處置。

    報告指出,資產管理公司圍繞銀行的各類需求,強化產品設計種類的多樣化,形成了重組收購、打折收購、過橋收購、通道業務等多種模式,圍繞下游市場的開拓,探索基金化、結構化配資等模式,金融手段運用純熟。以下幾種創新模式比較有代表性:

    1.“金融中介+投融資”的模式。資產管理公司與投資人、服務商合作,三方共同盡調定價收購。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提供資產管理、咨詢、投融資杠桿服務。這個模式的核心是要大力發展不良資產中下游市場,培育有專業處置能力的經營者,資產管理公司充當批發商、投資人、融資人的角色。

    2.“基金+產品”模式。這種模式主要用于解決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業務長期資金不足和成本累計問題。通過設立基金、發行產品,資產管理公司可以跟投小部分資金,大部分運用市場的資金,也可以配杠桿,抵押債權。不良資產處置可以外包,充分利用市場的處置運作能力。

    3.“產業并購+金融杠桿”模式。對于單戶危機企業,如果有產業升級換代和產品適銷對路的機會,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對銀行不良資產進行債權債務重組(如削債、展期、債轉股等),對并購者進行杠桿融資,對項目進行追加投資,讓債務企業獲得重建與再生的機會。產品升級換代后,把壞企業變成好企業,避免簡單破產。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