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創業者覺得政策有點遠:政策不斷加碼有時適得其反

    創業者覺得政策有點遠:政策不斷加碼有時適得其反

  • 2023-04-23 10:28:04

  • 和許多創業者一樣,鐘立亮(化名)最發愁的是錢。

    去年年底,上大三的他聯合朋友開了一家舞蹈培訓機構,自己當舞蹈老師。來報名的學生不少,但一年快過去了,還是沒盈利,這讓他很沮喪。

    聽說當地政府設立了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鐘立亮想申請。但向學校、人社局、教育局、財政局咨詢了一圈兒,材料也交了不少,他的資金申請還是止步于答辯環節,他得到的回復是,“這個項目沒什么科技含量”。

    鐘立亮有些不甘心:“舞蹈是文化創意產業,做得好是有前景的。政府鼓勵我們創業,政策條件能不能放寬一點?”他覺得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大門已經打開了,但自己離這扇大門總是有些距離。

    允許高校學生休學創業、允許高校教師適當兼職、給予創業企業稅費減免……近年來,隨著各項創業政策的出臺,擋在創業者路上的障礙被一個個清除,創業創新的動力在逐步釋放。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創業者感覺政策扶持總是看得見摸不著,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是多數創業者的普遍感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青年創業報告》指出,資金問題成為阻礙青年創業的第一“攔路虎”,64.2%的人認為缺乏足夠的資金是創業的主要困難。

    為了解決創業者的融資難題,早在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規定在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的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自籌資金不足的,可申請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按規定適當擴大貸款規模;從事當地政府規定微利項目的,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扶持。

    劉洋(化名)是江西某社區電商平臺的聯合創始人,2014年大學畢業后投身互聯網創業浪潮。由于社區電商需要投入較多成本用于線下宣傳推廣,劉洋想貸款10萬元,但讓他失望的是,找了幾家銀行都行不通。

    “我記得省里市里都出臺了貸款優惠文件,但是好幾家銀行都說沒接到相關通知,貸不了款。”劉洋也曾私下請教在銀行工作的同學,他們建議劉洋拿一些資產去銀行抵押,或者找個公務員做貸款的擔保人。

    “要說值錢的資產,我們也就那一兩個門店和幾臺電腦。剛剛創業,在政府部門也沒有什么人脈資源,哪里有人愿意為我們擔保?”劉洋說。

    一邊是創業者感嘆貸款難;另一邊提供創業貸款的銀行也很為難。

    “雖然國家出臺了創業貸款的政策,但從實際操作來看,大學生或者剛畢業的創業者還款能力比較差,要申請創業貸款如果沒有抵押,風險就會很高。”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解釋說,一些鼓勵、扶持創業的貸款政策實際上與銀行本身的經營規范并不符合。

    在他看來,在銀行壞賬率較高的大背景下,大多數銀行對創業貸款并不是特別上心,“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申請貸款,辦手續很麻煩,而且數額一般不大,銀行得不償失”。

    創業者對政策紅利沒有“觸感”的同時,各地出臺的創業政策也在紛紛加碼。

    今年年初,上海出臺了《上海市天使投資風險補償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從2月1日起,對投資機構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最終回收的轉讓收入與退出前累計投入該企業投資額之間的差額部分,給予一定比例的財務補償,補償比例不超過實際投資損失的60%,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項目所發生的投資損失的比例則不超過30%。

    提出對創投項目損失“兜底”的不只上海,廣東、江蘇等地此前也出臺了類似的政策,希望對創業投資機構的失敗項目給予補償。雖然這類政策大都設定了補償的上限,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創業政策反映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推動創新創業尚缺乏思路與章法,熱情有余,方式方法卻值得商榷。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注意到,近年來各級各地政府出臺的創業政策很多,但各項政策之間關系復雜,亟待梳理清楚。“在我的走訪中,一些創業者說政府‘比親爹還親’地幫他們創業,這不一定是有助于創業的好現象。創業也不一定就要搞創業咖啡,難道不喝咖啡就不創業了嗎?”張玉利認為,政府在出臺政策后不能只強調執行,而缺乏互動和調整。

    他還注意到,目前大多創業政策都在鼓勵和支持創業,但缺乏創業退出、終止、破產的政策。“這方面應該優先考慮,有生就有死,如果我們不考慮好創業終止、破產的問題,那么很容易出現梗阻。”張玉利說。

    蘭州交通大學學生、蘭州嗅狗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偉貞說:“我這樣沒有多少經驗的(創業者),需要的是系統的創業指導,需要專門的創業機構來幫助解決各項問題。”

    對于王偉貞的困惑,宏泰創新空間創始人、CEO王勝江深有體會。接觸過很多創業者后,他發現,大多數人并不了解創業政策的詳細內容,也不知道如何申請貸款或扶持資金。一方面不少扶持性貸款的申請流程太復雜,另一方面政策與創業者之間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對稱。

    在王勝江看來,要解決這類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創業政策切實落地,還需要市場化的創業服務機構來構建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

    張玉利認為,在鼓勵創業創新方面,政府沒必要當創業者的管家,應該把管家的職責交給市場化的創業服務機構,并且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讓有利于創新的要素相互轉化。以往的經驗說明,如果政府一味地出臺政策,企業家會找政府尋租,而如果能在政策的基礎上構建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企業家會向市場尋找機會。

    盛景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勇經常給中小企業做創新培訓,他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政府對創業最大的支持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為創業者保障基礎服務。“比如創業者如果失敗了,能否有基本的保障?太繁雜的審批能不能簡化?”

    在陳勇看來,政府對待創業者,該放手的時候要敢于放手,保持“有距離的關注”。“但從現在很多政策來看,一些地方政府對創業者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家長,能不能少管一點而不是多管一點?”(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林 馬富春 實習生 黃昕 羅蘭爍)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