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年末,新基金發行開始加速。統計顯示,截至11月23日,本月已成立基金達132只,共募集約1700億元,遠超過10月份數據,無論是成立數還是發行額,均創下今年以來的新高。但這其中也是冷熱不均,比如新沃旗下通利純債基金的募集并不樂觀。
統計顯示,今年10月份,共成立基金63只,募資583.8億元。而到了11月,截至11月23日,當月已成立基金共計132只,共募集約1700億元。其中,債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是發行主力,尤其是債券基金,11月已成立62只,募資超過1200億元,平均發行規模在20億元左右。
據記者了解,許多債基發行期極短,往往幾天就結束戰斗,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機構定制產品,有些是因產品類型、公司過往業績而受到投資者追捧。如農銀匯理的金穗純債基金,僅發行4天;建信睿享純債一天售罄,而且募資高達56億元;浦銀安盛幸福聚益定開基金則是正常發售,認購期26天,合計募集達33.93億元,認購戶數達1.77萬戶。
但與此同時,也有個別基金發行相對困難,如新沃通利純債基金就宣布延長募集期。新沃基金11月22日發布公告稱,該基金原定認購截止日為2016年11月25日,現將募集期延長至12月23日。據知情人士介紹,該基金于11月1日開始發行,目前募集情況并不樂觀,且在延期后,恐也難成為其托管行交行的主推品種。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債市走牛已達3年,市場交投趨于謹慎,機構心態糾結。有基金經理認為,目前不看好利率債投資機會,因為財政政策發力、利率債特別是地方債的供給顯著增大帶來壓力,而且估值已不便宜,而信用債還有結構性機會。
而統計顯示,有個別純債基金今年以來的總回報為負。此外,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來發生違約的債券共計54只,債券余額共計283.34億元,遠超過2015年和2014年違約債券余額總和,數量也基本是前兩年的兩倍。這也對基金等機構的研究和投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