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占比最大的飲品業務今年下滑幅度進一步增大。與上年同期下滑9.9%相比,2017年上半年統一飲品營收65.98億元,同比下滑了11.4%。統一將此歸因于其自2016年下半年起調整銷售節奏、改革傳統運營模式產生的負面效果。
自去年6月開始,統一開了“零基預算、通路改革、飲食合并”等一系列管理變革。一位來自安徽的統一經銷商向界面新聞證實,尤其是飲食合并之后,很多規模較小的經銷商被兼并,但也有部分大經銷商在合并之后出現對市場不適情況,再加上統一主張經銷商采用“零庫存”模式,讓一些有“壓貨”習慣的經銷商反而沒有動力繼續經營。
統一這一系列變革的背后,是對業績下滑的應對。據統一2016年年報數據,通過轉型中高端產品線,統一企業方便面業務收益同比增長8.6%,但是飲品業務營業收入跌幅13%左右,其中果汁業務降幅接近42%。從今年一季度統一公布的各子公司的盈虧狀況來看,徐州、石家莊、陜西、哈爾濱四個子公司均處于虧損狀態,另有14家子公司雖有收益,但對比2016年同期,則幾乎全面滑坡。
另一方面,統一雖然仍然在不遺余力地推出新品,但卻沒能再現當年小茗同學那樣成功的案例,也直接影響了統一的業績。
今年夏天,統一推出了植物能量飲料“夠燃”,300毫升售價6元,其實此前兩年,統一分別推出過電解質運動飲料Uni Sport系列,以及定位高端消費群體的“自然實驗室”系列,從市場反應來看,均并不能算成功。
統一另一款新品是果汁+氣泡+復合維生素的飲料新品“打氣”,售價為4~5元/瓶,但是這個產品仍屬于碳酸飲料,出于健康考慮,碳酸飲料被看作幾乎沒有增長空間的市場,傳統的碳酸飲料生產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公司都在大力氣投資其他品類,統一能不能分到一點羹還很難說。
通過轉型中高端產品線,尤其是湯達人的高速增長,統一的方便面業務逆勢增長。不過2017年上半年方便面業務營收為39.54億元,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1.4%。方便面行業整體不樂觀,僅依靠湯達人這一中高端產品似乎也不足以持久改善業績。
除了湯達人,統一陸續推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方便面。例如今年3月的“臺式半筋半肉牛肉面”、今年5月的“上海蔥油拌面”被陸續推出,去年8月在西南地區推出的“藤椒牛肉面”據稱也將于今年推向全國。不過地域特色方便面能否為全國市場接受,這是統一需要考慮的問題。
據公開報道,統一新任總經理劉新華此前將2017年的目標銷售額設為219億元,對照上半年完成的108.86億,下半年能否完成目標,可能就指著這些新品給不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