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26日,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將研究制定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也拉開了四季度支農政策發布的序幕。農業作為基礎行業關系溫飽、民生,始終是國家發展的頭等大事,相信在十三五規劃中,對農業發展的定調將是重點。此后的3個月里,農業十三五規劃、、、、農業信息化產業規劃等也有望陸續發布。縱觀近年來互聯網在各產業領域的快速滲透,以及一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農業物聯網、農村電商等領域的發展,我們認為,農業信息化將成為本輪農業政策的聚焦重點。
農業信息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引擎。首先,農業現代化仍是國家整體十三五規劃,以及農業十三五的重點。新時期,中國農業仍面臨多重壓力:農村勞動力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快,青年勞動力加速向城市轉移,耕地瓶頸無法打破,口糧(非主糧)安全仍需重視;其次,需求低迷導致多數農產品(15.20 +0.93%,咨詢)價格走低,農民收入可能出現下降;再者,農業粗放式生產導致對上游環境資源的損耗增加,及下游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提升。過去幾年,農業現代化相關政策更多從“良種”和農業機械化等傳統意義的“良法”兩個角度入手,而隨著信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農業產業鏈中的運用普及,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可以解決農業產業鏈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包括為三農提供農資、金融、技術的服務者和農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與農業生產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并有效縮短農業產業供應鏈條的長度,能有效的提升農業產業鏈的資源配置效率,以提高全產業鏈運行水平。同時,農村電商豐富農村產品供給,有助改善農民生活。
農業信息化是促進“三產融合”的有效手段。糧食產量有望十三連增,中國農業的發展目標也必然將從“吃飽飯”轉向“吃好飯”,農村發展目標也將從“有保障”轉向“奔富裕”,同時,在糧價低迷的背景下,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民收入來源的增加也被提上議事日程。要實現上述新目標,農業就需要產業升級,升級的方向,即是將農業(第一)、工業(第二)、服務業(第三)三大產業聯動融合發展。一方面,傳統農業產業鏈向下游食品端延伸,同時基于資源優勢開展休閑觀光農業,便是一種典型。而更重要的是,政策將著重強調,利用以互聯網、信息為代表的新技術改造和升級現有盈利模式。我們認為,農業信息化和”農業+互聯網“便是三產融合的極好著眼點。以大北農(12.10 +0.58%,咨詢)為例,公司推動經銷商向服務商轉變,依靠互聯網思維力圖在低迷的市場中逐步探索出一條去中間化或少中間化,直接服務于終端農戶的新型營銷服務模式,同時,在服務過程中不斷積累和分析農業生產和農場財務“大數據”,有針對性的為農戶提供農業一攬子解決方案,最終在商業模式上,從原先的飼料銷售企業,轉變為嫁接互聯網的優質農業綜合(涵蓋技術、產品、金融)的服務型企業。
農業信息化板塊短期有政策催化,部分龍頭長期值得布局。農業信息化板塊短期有政策催化,長期則有望改造目前中國落后的農業生產基礎,從投資角度看,優選三類公司:1、互聯網+農業新模式平臺化的企業:推薦,大北農、諾普信(17.00 +1.43%,咨詢);2、致力于用信息化手段服務三農的軟件企業:智慧農業(9.05 +1.57%,咨詢)、神州信息(32.10 -0.65%,咨詢)(TMT組覆蓋);3、關注現有業務層面積極在上下游整合,加快農技服務布局的企業:農發種業(14.38 -0.28%,咨詢)、輝隆股份(17.19 +0.76%,咨詢)(化工組覆蓋)。單純從該主題出發,在農業組覆蓋公司中,大北農、諾普信在盈利模式上更清晰,盈利的增長空間更大,目前看,具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智慧農業是政策催化最直接的彈性品種。
在地域維度,公司繼河北之后,又擴展到西北、東北等優勢區域,落地河北的土地交易平臺已經推出抵押貸款等增值服務;在服務維度,公司收購旗碩科技,加強自身在農業物聯網領域的實力,向農業生產環節擴展;與農資和金融企業合作,向產業鏈的上游擴展,提供的增值服務在逐漸多樣化。放眼未來,有望整合集團資源,貫穿農業全產業鏈,打造農業新生態圈。公司的控股股東神州數碼集團在智慧農業市場已經有所布局,其旗下包含了村村樂、神州買賣提,并意圖打造楊凌農業云和新農銀行。未來整合集團資源后,公司將打通從農資流轉到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全產業鏈,并將農村和智慧城市連為一體。
上半年,公司“互聯網”農業“戰略已經非常清晰。公司推動經銷商向服務商轉變,重點推動以農業大數據云平臺“農信云”、農業電子商務平臺“農信商城”、農業互聯網金融平臺 “農信金融”及移動端 APP“智農通”為而基礎的“三網一通”業務模式。截止上半年底,豬聯網已集聚了3300 戶中等規模養殖戶,活躍母豬頭數 約 75 萬頭,可影響或覆蓋1500萬頭生豬,成為國內掌握豬頭數最多的管理平臺。此外,又完成了農企網、生豬交易所、售豬貸、農信征信模型、智農通、商戶平臺等網絡產 品的升級和開發,下半年逐步發布并上線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