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委外資金大量涌入公募
除了博時裕豐,近期已經有中銀悅享和工銀豐淳等兩只已成立的公募基金發布持有人大會公告,擬對基金實施轉型,核心是變更為發起式基金,轉型之日起不再對個人公開發售,成為一只標準的機構定制基金。
7月26日,工銀瑞信豐淳發布關于召開持有人大會的公告,對基金轉型方案進行表決,擬變更為發起式基金,并允許單一機構持有比例超過50%,轉型后不對個人投資者銷售。
7月28日,中銀悅享發布召開持有人大會公告,擬對 以上三只
以上三只 基金 的變更申請均已經事先獲得證監會核準。而根據證監會最新公示的 基金 變更注冊核準進度顯示,截至7月28日,共有18家 基金 公司旗下23只存量 基金 自今年一季末以來提交了 基金 轉型申請,變更注冊為定期開放發起式 基金 ,業界預計短期內定制 基金 “隊伍”將繼續擴容。
證監會最新公示的基金變更注冊核準進度顯示,截至7月28日,共有18家基金公司旗下23只存量基金自今年一季末以來提交了基金轉型申請,變更注冊為定期開放發起式基金。其中,博時基金旗下有4只,中銀基金為3只,其余16家各為1只。
按照相關規定和基金合同,定制基金變更注冊不僅需要向證監會提交變更申請,還需要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對基金變更相關事項的議案進行表決。而轉換基金運作方式應當經參加持有人大會的基金份額持有人及代理人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公告顯示,轉型后的基金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50%,且不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轉型后基金的發起資金金額不少于1000 萬元,且發起資金申購的基金份額持有期限自申購確認之日起不少于3 年。
大額贖回導致凈值飆漲,定制基金收益率“逆襲”排行榜、公募機構化現象明顯……面對近兩年來委外資金大量涌入公募基金造成行業生態的變局,3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規)對外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委外定制基金設立進行了約束和規范,加強新設基金的投資者集中度管理。
新規要求,基金管理人新設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超過基金總份額50%情形的,應采用封閉式運作或定期開放運作且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于3個月(貨幣市場基金除外),并采用發起式基金形式,在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文件中進行充分披露及標識,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
北京一位銀行系公募基金經理透露,目前,她所在公司的單一投資者占比超50%的定制基金都要進行定期開放發起式的改造,因為認購戶數比較少,不需要專門去湊200戶,但每只定制基金都需要公司出資1000萬發起設立,將增加公司產品的運營成本和風險。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新規施行后新成立的委外基金共有中銀豐實定期開放、中銀豐和定期開放、光大尊盈半年等多只債基,有效認購戶數皆為2戶。而且均不對個人投資者開放。其中,中銀基金旗下的中銀豐實定期開放、中銀豐和定期開放2只基金首募規模最大,分別高達100.1億元、60.1億元,另外,正在發行的疑似定制基金也有6只。
北京上述銀行系公募基金經理認為,不少機構持有比例超過50%的產品目前仍選擇轉型而非清盤。該銀行系基金經理稱,“經過去年股債雙殺,不少銀行系客戶要求的投資收益率也在下降,去年談判時候多數要求5%~6%的收益率,今年上半年談判多數客戶的收益率要求已經降低到3%~4%之間,若到期續約增多,未來轉型或新發行的定制債基還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