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財經“好聲音”和“壞聲音”最新消息報導,來書新聞網(http://www.laishu.com)財經
我們的世界充滿聲音,有的悅耳迷人,恍如天籟,這些是“好聲音”;有些聲音刺耳尖銳,坑爹擾民,它們是“壞聲音”。糟糕的是,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而發達,“壞聲音”的分貝越來越強,簡直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醫學界認為:過度暴露在噪聲污染中,不僅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造成心情煩躁,失眠,從而影響工作和學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環保部發布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我國城市聲監測夜間1/4不達標。這意味著全國1/4城市睡在噪音里。城市居民都有這種體會,睡在噪音里的滋味真不好受。還有醫生說,不少大媽就診時反映,跳了兩年廣場舞,身體變好了,但聽力下降了。這些都是中了“壞聲音”的招兒。
然而,您可知道,有些噪音不僅是“朋友”,還是我們的“健康衛士”。科學家早就發現,世上存在一種噪音,猶如白色的光束,它就是被稱為“白噪音”的“好聲音”。有人也許會問,白噪音雖然看不見,那么它聽上去像什么?在西方國家,很多接受過白噪音治療的人形容其就像下雨、海浪拍打巖石或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學者稱“白噪音”實際上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個聲音暗示,它可以起到輔助治療某種神經系統疾病的作用。還有,當你的身體出問題時,一些人體“噪音”會發出預警,比如打鼾、打嗝、放屁、關節響。當這些“異響”發生時,您就應該認真對待它們了。到底是什么聲音困擾著你的健康?它們出現意味著什么地方出問題了?如果打嗝止不住,持續數周乃至數月不止,就會被醫生定為頑固性呃逆,可能是胃、橫膈、心臟、肝臟疾病或者腫瘤的癥狀。至于關節彈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彈響對身體危害不大,不需要特別處理。而病理性彈響在關節彈響時,還會伴有酸疼、腫脹等不舒服的感覺,可能是關節出現問題了,常見疾病如半月板損傷、髕骨關節病等。原來,我們的身體還帶著“警報器”呢。
您可能不知道,除了客觀存在的“好聲音”、“壞聲音”,有時候科學家還要刻意“制造”出某種噪音來。我們知道,純電動汽車一直都有著低噪的特性,但日本政府近日發布指令,要求未來所有的新能源車添加聲音提示裝置,以此來提示他人有車經過。這種裝置是透過引擎蓋下的喇叭,發出人工噪音提醒行人與機動車。當后方有車輛靠近,它也會隨著車速快慢提高音量。盡管一些車主對此反感:認為這個裝置有點蠢。原本就是追求安靜的車款,卻硬要安裝什么噪音裝置嘛。但日本政府的態度很強硬,強制規定2018年3月以后生產的油電混合車、電動車都必須加裝車輛“噪音裝置”,以確保其他交通參與者的安全。不過有人提出異議,他們認為,日間行車燈與大燈自動開啟安裝有必要強制標配,但作為噪音裝置還是有待考量,至少得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開啟與關閉。
“好聲音”、“壞聲音”的糾結,讓人聯想到我們的交通環境。調查顯示,多數出行者認為,眼下街道上“最危險”的車輛,是那些幾乎毫無聲息的電動車。當它瞬間與您擦肩而過時,真能驚出一身冷汗來。事實上,汽車和自行車總會發出一些讓人感到安全的“噪音”。這個時候人們就想,為什么不要求制造廠家給電動車輛“制造”出一點噪音,讓路人警覺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