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財經IPO明顯提速 打新機會增加收益卻減少最新消息報導,來書新聞網(http://www.laishu.com)財經
11月以來IPO年內第三次提速,過會頻率也已經從兩周一次改為一周一次,“免費彩票”正在逐步增加。但是打新機會看似增加的同時,卻由于新股漲幅縮小而導致打新收益逐步收窄。
業內人士普遍預測,從證監會目前審批速度來看,新股發行量估計會繼續攀升,籌資規模也有望放大。投資者想要得到相對高的收益率,可以注意一些打新技巧,例如時間和個股上的選擇等。
“最近新股發行越來越多,中簽率也沒有明顯下降,但是怎么覺得賺錢反而不如以前了呢?”打新一族劉小姐對此很是郁悶。
IPO的加速也被業內人士形成共識。廣州日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IPO過會共有三個明顯的節點,分別為3月、7月和11月。3月份開始加速,證監會每次IPO批文的家數基本保持在7~9家;到了7月份,IPO批文的下發再次提速,單月通過26家,此后每次批文均在10~12家水平。
11月份之前,IPO發行速度基本上保持在平均每月兩批次的發行節奏,即兩周下發一次批文。但11月以來,IPO年內第三次提速已成事實。
本月初以來,截至上周末,證監會下發了三批新股發行批文,累計新股數量達38只,募資總額約不超過221億元。而這比上個月多了10只,也接近4~6月連續三個月的總和。過會頻率也已經從兩周一次改為一周一次。
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來證監會累計已下發117家新股發行批文,IPO排隊中(包括已過會)的企業仍多達725家,包括335家準備在上交所掛牌,134家擬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256家擬掛牌創業板的公司。即使是按照11月份的速度,消化IPO排隊企業也還需要一年半時間。
業內人士普遍預測,若下半年行情繼續向好,新股發行量估計會繼續攀升,籌資規模也有望放大。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而發新股就是“去杠桿”的重要途徑之一。,一些質地不錯的擬上市企業,因為急需融資,只能靠貸款或其他方式募集資金,造成企業杠桿增加。現在讓更多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多了股權融資渠道后,這對于企業或是產業而言,把杠桿降低是有幫助的。
不過,在供應量大增的情況下,此前曾經居高不下的打新一族新股上市后的財富效應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近日上海銀行上市以后的第三天就打開漲停板。
公開資料顯示,11月16日上海銀行上市,發行價格為17.77元/股,募集資金總額106.7億元,成為今年以來IPO募資規模最大的銀行股。然而,在漲停兩天后,股票在第三天開板,并在第四天(21日)大跌5.79%,第五天繼續下滑0.21%,昨天該股報收28.28元。記者粗略統計,若網上中簽并持股至今,一簽新股5天僅賺1.07萬元。
上海銀行的漲幅遠低于機構預期。安信證券分析師趙湘懷11月初指出,上海銀行股價短期會在30.97~32.74元區間內。而龍虎榜數據顯示,在上市后的第三天(18日),持有上海銀行的機構集體撤退。其保薦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賣出3222萬股,排首位;兩個機構專用席位分別賣出3018萬股、2694萬股。
據wind統計,今年前10月新股上市后平均有15個漲停板。但近期漲停板數卻在明顯減少。
由于電腦抽號有隨機性,中簽號碼在整體上是均勻分布的,并不存在申購的黃金時間。不過從概率上來說,當數字處于中間區域時,中簽幾率更大一些。所以應避免在剛開盤時下單申購,特別是9:30一開盤就申購,可能會因為配號太短,中簽概率會小一點。在下午1時后申購得到的配號,中簽概率相對比較大。
此外,發行數量低于2000萬股的新股,如無老股轉讓,全部通過網上發行,公募打新基金不再具備網下配售的優勢。
對資金有限的投資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就是持股市值下跌,所以如果能制定出一個最優的市值比例,也就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對于充分享受打新帶來的福利顯得尤為必要。對此有專業人士經過測算得出結論,滬深兩市各配置50萬元市值,基本上可以頂格申購95%以上的新股。
至于中簽新股上市后何時拋售的問題,則是見仁見智。大部分投資者認為主要看個股市值和業績情況,對于市值有發展空間,業績良好的個股,中長線持有收益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