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主辦、興業銀行(601166)協辦的基金營銷拓展暨開放式基金15周年研討會在京召開。與會基金業大佬表示,2017年基金行業將進一步機構化。低利率時代機構投資者需更積極主動以獲得穩定收益,可關注另類投資。
據數據,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來發行的800只公募基金中,戶均認購額度在100萬元以上的達255只。這表明今年發行的基金產品中,近三分之一產品的相當部分由機構貢獻,機構化進一步助推穩健收益產品發行。截至11月11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數量為296只,為去年同期的3.75倍。
工行資管部產品創新與研究分析處高級經理趙柏功表示,在全球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時代,beta收益越來越低。機構投資者要獲得高于無風險收益的穩定收益,要比高利率時代更積極主動。趙柏功表示目前已有部分機構投資者表示可選擇犧牲一部分流動性,訴諸另類投資。
高利率時代固收產品收益足以實現機構投資者的收益預期,高固收、低權益成為機構投資者的首選資產配置方案。但在低利率時代,固收類產品收益極低,已經不能滿足機構投資者的收益預期,機構投資者或轉向另類投資。
聯博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機構業務主管孫昊表示,低利率時代機構投資者要改變思路。除了將另類資產納入考慮范疇,還可將短期波段操作與長期操作結合,以彌補長期收益的不足。而在選擇基金方面,目前機構投資者已不再一味追求可長期持有的基金。據孫昊透露,目前有險資持有單只基金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
雖然大部分與會代表認為機構化將促進資本市場行業的理性化,但也有人認為,機構化后,基金公司兩極分化會更嚴重,中小基金公司生存將更加困難,同時,大額贖回更加頻繁,市場因此增加大幅波動的隱患。(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