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著“以房養老”的美夢,卻被騙走房子趕出家門,還要背上一身巨債,北京數十位老年人的遭遇讓人心寒。到底什么是“以房養老”,恐怕沒多少人清楚,正是因為如此才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
現在的老人不容易,逃過了電信詐騙,逃過了養生詐騙,沒想到,還有一個房產詐騙在前面等著。
最近,北京曝出數十位老人遭遇“以房養老”的新騙局,不僅失去了房子被趕出家門,還背上了一身巨債。
錯就錯在,大多數老人根本沒弄明白什么是以房養老,所以才上了騙子的當。
這個
比方說,隔壁王大爺家的房子值300萬,騙子告訴他現在有個“以房養老”的項目,王大爺用房產證抵押3個月向所謂的“銀主”借款180萬,再把這180萬交給騙子理財。
騙子拿到這180萬以后,每個月按照年化10%到15%的利率給老人支付利息,等到了3個月之后,按照劇情本應該歸還本金給王大爺,王大爺再去贖回房子。
但在支付了3個月的利息后,王大爺發現本金并沒有回來,騙子說會幫王大爺把這180萬還給“銀主”。
實際上呢?騙子和“銀主”根本就是串通一氣,“銀主”發現王大爺沒錢還,就會根據當初簽的合同強制處置房產。
這時候王大爺才發現,當初自己被忽悠簽的合同,根本不是什么“以房養老”的項目合同,而是一份包含公證書的借款合同。
王大爺簽下了將自己房屋抵押、買賣、產權轉移、納稅甚至是收取放款等權利通通委托給“銀主”處理的公證書。
“銀主”拿著這份合同和公證書,,再通過委托將老人的房子以超低價轉手。
至此騙局結束,王大爺不僅被掃地出門失去了房子,還背上了100多萬的欠債,可以說是傾家蕩產。
在受騙的老人中,最夸張的一個案例是,有一個老人價值700萬元的房子只賣了1000元。
在這個騙局中,最可怕的是,高額利息是真的,借款合同也是真的,公證書也是真的,整個過程中騙子牢牢占據“合法”的位置,騙得老人家一點反抗的余地都沒有,真是細思極恐。
有這么多老人上當,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以房養老”的幌子給騙了。
有這么多老人上當,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以房養老”的幌子給騙了。
我都可以想象,騙子肯定會告訴這些老人,以房養老可是政府鼓勵的,你看看有些城市已經實施了以房養老的政策,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你還有什么好擔心呢?
以房養老,不是什么新鮮事,也不是國內首創,而是舶來品,最早在荷蘭出現,后來在美國成熟,歐美國家以房養老是非常普遍的事。
“以房養老”本質上又叫“倒按揭”,就是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房產抵押給金融保險機構,然后按月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保障生活的費用。
這期間,老人仍然可以居住在此,對房屋仍然擁有占有權、使用權、處置權等權利直至身故;在老人身故之后,金融機構獲得抵押房產處置權,實現價值上的變現。
從定義來看,上面被騙的老人參與的根本不是什么以房養老項目,真正的以房養老是將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而不是什么“銀主”之類的。
而且抵押之后,是按月領取養老金,并不是每月多少的利息。
再者說,不存在所謂不還錢就賣房的的問題,只有老人身故之后,保險公司才有房產的處置權。
這么一對比,相信大家都能明白了,以房養老不存在借錢和還錢的環節,是一種壽險服務,而不是一種借貸關系。
2014年的時候,,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四地開展以房養老試點,試點期為兩年。
試點期間,只有一家保險公司推出了相應的保險產品,四地加起來也不到100戶家庭投保。
為什么以房養老在國外這么成熟,在國內卻難以落地呢?
首先,當然是因為房價上漲,誰也不愿意抵押還在不斷增值的資產,對于沒有收入能力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房子就是他們的全部。
其次,還有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人重土安遷,有房才有家,更愿意把房子留給子女而不是賣掉。再說現在有那個子女會同意父母賣房呢?
另外,還有一個大問題是70年的產權原因。等到老年人抵押房產時,房子的產權年限比較短了,萬一將來老人壽命超過房子產權,保險公司可能就無權處理房產。
對比來看,國外沒有產權年限和傳統倫理的束縛,而且房價處在比較穩定的階段,更重要的是國外遺產稅很重,比如日本很多年輕人都不愿繼承父輩房產,就是因為遺產稅過重。
正是這樣的不同,國外以房養老得以不斷成熟壯大,而國內卻無人問津寥寥無幾。
因此,以房養老在現階段還沒有推廣落地的基礎,可能也正是因為沒有推廣普及,基本上大家都不了解,才讓騙子鉆了空子,發明了這套“以房養老”的騙局。
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房子依然是老百姓最值錢的資產,沒了房可能就沒了一切,千萬不能在房子的問題上掉以輕心。
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房子依然是老百姓最值錢的資產,沒了房可能就沒了一切,千萬不能在房子的問題上掉以輕心。
這幾年,騙子們的最愛就是老年人,利用信息差設計真真假假的套路,家里的老人們根本分辨不清。
就像“以房養老”的騙局,很多東西都是真的,但是關鍵關節又是假的,簽的合同是真的,但是合同的內容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單單依靠老人自己,其實很難逃出騙子的魔掌,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關懷和幫助。
要經常勸告家里的老人,小恩小惠也好,高息高收益也罷,天底下哪有這么多好事,不要腦袋一熱就拱手交出了房產證,還簽下了“賣身契”。
所以,看好你爸媽的房子,不要給騙子可乘之機。